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回顾这40年的发展成就,确实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1978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之一。按照世界银行的指标,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156美元。大家印象中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被称为“黑非洲”。而1978年的时候,他们的人均GDP是490美元,也就是说,中国1978年的整体发展水平,连世界上最贫穷的非洲国家平均数的1/3都没有达到。当时中国81%的人都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84%的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25美元,这意味着84%的人口生活在国际通用的贫困线之下。而且当时中国的经济还是一种非常内向型的经济模式,出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进口占5.6%,两项加起来为9.7%,即90%的国民生产和国际是不能接轨的。在出口产品中,75%是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
以上这些数字,在座的很多年轻朋友听来,可能不容易有切身的体会,我个人却是一路经历过来的。我1979年从台湾回到大陆,在北京大学读书。当时台湾已经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大陆高,北京给我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冲击。现在海淀区已经是城市中心区之一,但当时非常偏僻,为了方便,需要买一辆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不是有钱就能买的,还要有票。我记得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可当时北京大学的不少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不到70元,需要3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辆自行车。那时候开始有电视机,比较流行的是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种电视机需要多少钱呢?900元人民币。一般老师要花上一年半的工资,才能买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通过这些数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但就是在这么低的一个起点,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取得了平均每年9.5%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速度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是“2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要实现7.2%的增长。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内,当时都认为这样一个目标不会达到。因为在发展经济学里有一个自然增长率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国家、社会,除非在战争或者是自然灾害破坏以后的恢复期,可能会有一年、两年以7%的速度增长,正常情况不可能以7%或者更高的速度增长。从这个理论来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好像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人有一种智慧,叫“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所以我内心感觉,小平同志提出这样一个美好目标,无非就是政治上要大家加把劲,实现每年7.2%的增长,如果这个目标没有达到,每年6%的增长率也不错。那时候比较封闭,同学之间也不敢讨论政府的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刚好北京大学来了一位纽约大学的外籍教授,我就私底下问他:“中国现在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是20年翻两番,平均每年要实现7.2%的增长。您是一位老教授,知识非常丰富,又走过很多国家,您认为中国有没有可能在20年里实现平均每年7.2%的增长?”他听了以后,也是一直摇头。
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们的增长速度不是7.2%,而是9.5%,不是20年,到去年已经是连续39年平均每年9.5%的增长速度。在9.5%和7.2%之间,看起来好像无非就是每年2.3%的增长,但实际上如果用指数积累的话,就是天壤之别。如果按照平均每年7.2%的增长率持续增长39年,中国2017年的经济规模会达到1978年的15倍;但实际上是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增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是1978年的34.5倍。正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下,2009年,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超过日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衡量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按照美元计算,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年增长速度高达14.5%,2017年的贸易总量是1978年的198倍。2010年,中国出口超过德国,中国变成世界最大出口国,而且出口的产品从1978年制造业产品不到25%发展为现在97%都是制造业产品,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历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最早是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19世纪末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工厂”变成了德国、日本;现在“世界工厂”在中国。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为35%,高的时候曾经超过50%,现在低一点也有35%。但在所有大国中,也就是人口超过1亿人的这些国家中,中国的贸易占GDP的比重最高。美国在20%~25%之间,日本还不到20%,而中国现在是35%左右。用这个指标来衡量的话,中国应该是全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
201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640美元,属于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刚才(胡)鞍钢介绍我有幸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对我个人来讲,是一件非常难得、非常荣幸的事。我是世界银行第九任首席经济学家,如果看前面八任,当之无愧都是大师级经济学家,而且也是在政治上很有经验的美国或者是欧洲的经济学家,其中有得到诺贝尔奖的,有得到克拉克奖的,有当过美国白宫经济顾问会主席的,有后来当美国财政部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也有当过中央银行行长的,一般都是在学术上非常有地位并且很有政治经验的经济学家,这个位置被认为是经济学家在世界上最高的职位。
我为什么有机会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呢?主要原因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了很多国际发展机构,比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地区性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拉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这些国际发展机构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变贫困现状。但是现在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减少的7亿多贫困人口刨除掉,世界贫困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我之所以有机会到世界银行担任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根本原因在于“水涨船高”。正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绩对世界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全世界对中国的减贫经验都非常重视,我才有这个机会去当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所以,把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称之为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这场奇迹的参与者、贡献者,也是这场奇迹的受益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