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简介

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简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获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二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专著奖、第三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论文奖、第十四届国家图书奖、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制度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互动。本次获奖著作为《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本次获奖著作为《合作社真谛》。

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简介

1.黄群慧、贺俊《新工业革命:理论逻辑与战略视野》

黄群慧,经济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上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主编、《经济管理》主编、《中国经济学人》(英文)主编,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理事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2009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5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国家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曾获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二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专著奖、第三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论文奖、第十四届国家图书奖、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等。

贺俊,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Sloan管理学院福特基金访问学者,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发展、技术创新和企业战略。曾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著作奖)(2013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策信息研究奖特等奖等奖励。

本次获奖著作为《新工业革命:理论逻辑与战略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该书是国内第一本基于规范的分析框架和严谨的学术概念,从理论层面系统分析研究新工业革命的学术著作,对新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演进脉络、技术范式、经济学特征及其对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该书的重要贡献在于:①梳理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基要生产函数(或者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过程,呼应了张培刚先生提出的工业化理论;②将技术经济范式分析框架应用于我国的新工业革命和产业政策问题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打开了大门;③梳理了国际经验和最新实践进展,提出了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调整的思路和方向,对我国制造业优化发展思路和产业政策的优化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国家产业战略产生了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2.刘守英《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

刘守英,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乡发展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农村产权学会副会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经系与土地研究中心及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农村部副部长,国务院发展中心城乡统筹基础领域负责人,《中国经济时报》社长、总编辑。中央政治局31次集体学习土地问题讲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制度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互动。

本次获奖著作为《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该书作为基于实践调查的中国农地问题和土地问题专著,对农业部门内的土地有效配置和城乡部门间土地的有效配置做了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是一本集理论观点创新和现实重大问题关切于一体的力作。该书系统反映了作者对土地问题研究的诸多独创性成果,突出了制度与资源配置内在的深刻关联。

该书的重要贡献在于:①该书关注了经济发展中关乎农民与农业以及关乎城市和乡村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配置制度与配置效率问题,不仅深入讨论了作为农业活动中生产要素的土地的配置效率与制度之间的深层关系,而且深刻分析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土地在城乡配置之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两个层面构成了该书较重要的两个创新方向;②本书对现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突出实践出真知,以真实世界发生的问题和现象为导引,力图通过深入实践来理解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种强调一手调查的研究风格是该书的鲜明特色;③该书深刻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中农地问题以及土地问题,其诸多识见和观点不仅让学者耳目一新,而且为国家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3.唐宗焜《合作社真谛》

唐宗焜,1933年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顾问、前执行委员。曾任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1994年和1998年曾两度分别以国企/国资改革和国有产权交易的研究成果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本次获奖著作为《合作社真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该书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合作社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做了翔实的学术探讨,作为一本系统讨论合作社这一重要主题的专著,该书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该书在学理上深入探讨了合作社的本质,总结和归纳了合作社的内涵、特征,以及合作社与其他相似而质异的经济形式(集体制、股份制)之间的原则区别,澄清了不少原有人们认识不清的观点,明确了合作社发展的机制、原则和途径;该书在讨论理论的同时,注重紧扣现实经济,既有着对国际合作社发展全景式的展示,也有对中国合作社发展的认真回顾和探讨,展示出该书深厚的现实基础。

该书主要贡献在于:①对合作社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合作社存在和运行的经济内涵和机理,强调和突出了合作社“合作”的本质特征;②对世界范围内合作社的发展做了全景式、解剖式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学术界这一块研究的空白;③围绕中国合作社发展这个重大命题,讨论了中国农村、农业、农民以及城市居民与合作社发展之间的历史关系,总结和检讨了我国合作社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对作为市场交易谈判权力的平衡力量的合作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探讨。(www.daowen.com)

4.林伯强、刘畅《中国能源补贴改革与有效能源补贴》

林伯强,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Energy Economics共同主编(co-editor),兼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能源引领者委员会执行委员。曾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经济(能源经济学和能源政策)。曾六次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6年获得国家能源局2015年度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刘畅,经济学博上,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2016年获得国家能源局2015年度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7年获得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本次获奖论文为《中国能源补贴改革与有效能源补贴》(《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该文以中国能源补贴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采用价差法,并综合考虑财务成本、环境外部成本等关键因素,估算了中国2013—2015年化石能源补贴规模。论文的研究区分了中国能源补贴的无效部分和有效部分,并提出了“有效能源补贴”的概念和减少无效能源补贴、允许有效能源补贴的政策建议。

该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①论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化石能源行业财政补贴的政策沿革,采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2013—2015年化石能源补贴规模,明确了中国化石能源补贴的动态变化;②深入讨论了国家能源补贴政策的效率问题,揭示出中国能源补贴中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的存在及其规模,指出了推动能源补贴政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③该文还提供了中国能源补贴政策调整的相关建议,认为需要在承认能源补贴存在的现实下,从提高补贴利用效率和控制补贴规模两个角度着手来进行控制和规划,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较高的政策制定参考价值。

5.张杰、陈志远、刘元春《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

张杰,江苏兴化人,1972年1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陈志远,湖南益阳人,1990年12月生,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产业组织理论与经验研究。

刘元春,四川达州人,1972年8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开放宏观经济学

本次获奖论文为《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该文从DVA(domestic value added)测算的视角,利用中国的微观数据,深入研究了中国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domestic value added ratio,DVAR)的测算问题,探讨了中国参与全球分工的贸易利得

该文的主要贡献在于:①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已有关于不同国家出口DVAR测算的研究文献,并提供了一个基于企业层面的改进的微观测算方法,这为DVAR的决定因素的实证和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基础,也为从附加值的角度来理解现实国际贸易中分工格局和贸易利益的分配格局提供了检验基础;②在实践层面上,该文的研究结论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得自国际贸易的利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我国外贸政策的定位与调整。该文发表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反响,是近年来国内国际贸易研究领域内的高引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