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顾客—企业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较大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两类不同逻辑下的知识共创过程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
(1)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的区别
总体而言,顾客—企业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是分别基于企业逻辑和顾客逻辑的,两类知识共创的关键创新主体也分别为企业和顾客。正是因为上述客观存在的本质性差异,使得虽然两类知识共创过程在本研究中都被划分为名称完全相同的四个阶段,但在每一个阶段,两类知识共创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区别,具体如表4-1所示。由此可见,与内向型知识共创相比,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虽然在创新顾客的数量和顾客知识集合的容量等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但在顾客知识创造意愿、能力、效率等方面均处于明显弱势,因为数量并不意味着质量,容量也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如顾客的内部人身份认知、知识心理所有权、创造性自我效能、参与中的情绪体验、领先顾客特性、与企业的知识势差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创造力和外向型知识共创水平。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顾客只是企业的“兼职”员工,与企业并没有正式的雇佣关系,他们可以在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中随时抽身离去而不必付出任何代价,特定的创新任务最终还是主要由企业内部员工负责并完成的(众包可能是一个例外)。因此,虽然外向型知识共创是基于顾客逻辑的,但仍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引导、激励和帮助,如良好创新氛围的营造、工具性和情感性社会支持等。可以说,在提升外向型知识共创的水平方面,企业是大有可为的。
表4-1 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创造过程的区别表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www.daowen.com)
(2)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的联系
虽然顾客—企业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两者之间同样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其总体思路也是基本一致的。具体而言,两类知识共创过程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共创目标、共创载体、共创进程、共创基础和共创途径等方面的一致性上。
一是共创目标方面的一致性。无论是基于企业逻辑还是基于顾客逻辑,无论是以企业还是以顾客为关键创新主体,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都是围绕着同一个创新目标进行的,是“双轮驱动”的,即为了有效提升某特定的创新任务(新服务开发项目)绩效而开展的一系列基于在线互动的顾客—企业知识共创活动,并不断从中创造创新任务所需的新知识。
二是共创载体方面的一致性。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都是在同一个“知识创造场”(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2006)中实现的。特定的知识往往被特定的人群或组织创造出来,并在特定的社会空间中传播,形成一个个特定情境下的知识创造场,且这些知识创造场都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与外界紧密关联、相互交汇、相互强化,并受到所处社会知识创造场的影响。在当前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两类知识共创过程就是以网络虚拟社区、社会化媒体等跨时空、跨媒介、跨边界的开放性在线虚拟知识创造场为载体的。
三是共创进程方面的一致性。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是同步进行、相互融合、彼此推动、循环发展的。本研究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将两类知识共创过程都划分为看似独立的四个阶段。实际上,每个阶段并非独立而是连续的,不同阶段之间是一种反复迭代、互相融合的关系,整个知识共创过程(内向型和外向型)是螺旋上升、循环发展。
四是共创基础方面的一致性。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过程都是在顾客在线参与企业新服务开发活动情境下,以顾客—企业信息导向、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等在线互动为基础的。不同形式的在线互动在两类知识共创过程的各个阶段同时存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机制,持续不断地为知识共创注入动力和活力,共同发挥着积极的基础性作用。
五是共创途径方面的一致性。内向型和外向型知识共创的过程都是以知识的流动和转化为主要途径的。在两类知识共创的各个阶段,与特定创新任务紧密相关的各类创新知识,在顾客与企业边界人员、顾客与顾客、企业员工与员工等知识主体之间进行频繁对流、相互碰撞。与此同时,流动知识的属性(显性和隐性)也会通过编码和解码等方式,在两类知识共创的各个阶段交互进行,实现不断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