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为饭碗创新,社会需求提升创新动力

为饭碗创新,社会需求提升创新动力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天下粮仓的充盈,为了中国人的“饭碗”让世界放心而呕心沥血的正是我国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杂种产生优势,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1966年2月,袁隆平首次提出了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法培育杂交稻的科学理论。他与季节赛跑,被誉为“追赶太阳的人”。1987年,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不仅时刻守望着中国人的“饭碗”,还惦记着世界人民的“饭碗”问题。

为饭碗创新,社会需求提升创新动力

民以食为天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了天下粮仓的充盈,为了中国人的“饭碗”让世界放心而呕心沥血的正是我国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荣获国家发明奖、创造与发明金奖、何梁何利基金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世界粮食奖等奖励。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老百姓吃饱饭。袁隆平目睹过旧社会老百姓缺吃少穿的惨状,亲身经历过20世纪困难时期粮食奇缺的困境,立志要解决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他在湖南先是教书育人,也做一些农业科研的工作。当他发现水稻的产量比较低时,就一门心思地研究如何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

杂种产生优势,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的植物。一株水稻只要一开花,雄花自然就会给同株上同时开放的雌蕊柱头授粉。按照传统理论,就根本没有杂交水稻一说。袁隆平不相信传统的观念,把杂交水稻的研究作为自己奋斗的理想和苦苦追寻的目标,不畏艰难,百折不回。

1961年,袁隆平偶然在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水稻,这令他欣喜若狂,他决定跳出“无性杂交”学说的束缚,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6年2月,袁隆平首次提出了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法培育杂交稻的科学理论。这一发现震惊了农业界和科技界。

1972年,袁隆平领导的团队率先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至此,三系配套难关全部攻克,奠定了杂交水稻从理论到现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杂交水稻培育已经宣告成功。

随着杂交水稻“优势关”“制种关”的相继攻克,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梦想距离现实越来越近了。1974年,培育成功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三系法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实现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

为了加快育种的步伐,袁隆平像候鸟一样,每年有1/3的时间留在海南育种和实验。他与季节赛跑,被誉为“追赶太阳的人”。(www.daowen.com)

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成功,举世惊叹。但袁隆平并没有就此止步。他感到三系还存在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问题。他大胆地提出了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二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

1987年,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组织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到2000年累计面积达5 000万亩(1亩=1/15公顷),平均产量比三系法增长5%以上,续写了“东方魔稻”新篇章。

与此同时,袁隆平已经把目光聚焦到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在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的技术路线,采用的方法是把塑造优良的株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经过5年攻关,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千克以上;2004年,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千克的第二期目标;百亩示范片900千克的第三期目标在2010年提前实现。

袁隆平不仅时刻守望着中国人的“饭碗”,还惦记着世界人民的“饭碗”问题。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美国,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袁隆平怀着“造福世界人民”的宽广胸襟,多次赴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杂交水稻栽培,20多次举办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30多个国家培训技术骨干500余名。截至2006年,杂交水稻在东南亚、美洲、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研究或引种,种植面积达150万公顷。

在袁隆平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就职典礼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介绍了袁隆平当选的理由: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顿时,全场响起了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智慧箴言]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卢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