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来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79号)
(二)政策要点
(1)加大在基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业技术、农村水利、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城乡社区建设、社会工作、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领域购买服务的力度,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从事扶贫工作,到贫困村创业并带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报扶贫项目支持、享受扶贫贴息贷款等扶贫开发政策。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培训、继续教育、项目申报、成果审定等政策,符合条件的可优先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3)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招录高校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学历、专业等条件,降低开考比例,可设置一定数量的职位面向具有本市、县户籍或在本市、县长期生活的高校毕业生。
(4)加大招录国家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镇一线和其他基层单位工作的力度,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5)健全保障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各地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创新创业培训项目等,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班次或人次专门面向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优化基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适当提高基层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对到条件特别艰苦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统筹做好交流工作。
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或做出重要贡献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晋升职称等级。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推广中小学教师、卫生等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须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的做法。
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对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新录用为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的级别工资,在未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定一档,在三类及以下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高定两档,在四类及以上艰苦边远地区的高定三档;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的薪级工资,在未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定一级,在三类及以下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高定两级,在四类及以上艰苦边远地区的高定三级。落实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工作补贴政策,当前补贴水平不低于月人均200元,并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www.daowen.com)
(6)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专门项目,每年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完善基层服务项目政策措施。适时提高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落实社会保险、人员培训等相关政策。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服务满1年且考核合格后,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定。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各类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落户、升学等方面可同等享受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定向考录(招聘)、升学扶持等政策,组织开展专场招聘,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就业。
(7)畅通流动渠道,为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干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上,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经历的政策导向,向在基层工作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倾斜。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特殊职位外,按照有关规定一律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市地级以上机关应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进行公开遴选。省、市级所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时,应拿出一定数量岗位公开招聘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人员。
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将在基层生产和管理一线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后备人才队伍,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力度。
(三)政策解读
长期以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喜欢留在大城市,并且希望进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对稳定的单位工作,而工作环境相对差、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村很少能吸引高校毕业生的眼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断开发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近年来更加注重这些措施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一是积极创造和开发就业岗位。这些岗位涵盖了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业技术、扶贫开发、法律援助等众多行业,岗位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大学生村官、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服务等,每年都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和帮助工作。这些岗位的开发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缓冲期,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是想方设法让人才留得住、用得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给在农村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职称职务晋升、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工资福利保障、畅通人才交流渠道等方面进行倾斜和照顾,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希望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他们留下来,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学会的技术为农村服务,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很多大学生到农村后被安排到“村三委”的重要岗位上,给他们搭建舞台,让他们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活力,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业是创业发展的好方向,农村是大学生就业成才的热土。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相对大城市,到农村就业竞争相对较小,而且就业的岗位多,可选择的余地大;另一方面,国家重视基层人才队伍的培养,党和政府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求优先考虑有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出台了一些针对农村基层干部选拔的政策性措施,基层工作人员在同等条件下更能优先得到提拔和任用。另外,相对城市的高房价,在县城、乡镇更容易解决住房问题,生活压力相对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