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应抓主要矛盾 实现意识形态理论突破

高校应抓主要矛盾 实现意识形态理论突破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是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开始的。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不能离开政治经济学而独立存在的。

高校应抓主要矛盾 实现意识形态理论突破

如前所述,目前我们的高等学校法律历史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诸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严重西化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前面我们已经强调了,纠正高等学校意识形态西化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高度。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抓住要害,拿出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来“事半功倍”地解决高校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

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我们强调过无产阶级阶级立场的重要性,强调过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性,强调过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又深切地感到,他们似乎是同义语的反复。如果从其中任何一个具体提法出发,如果真的能够将这种提法贯彻到底,那么,由这种提法也都能够很顺利地到达另外一种提法。例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首尾一贯地坚持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那么,我们就必然能够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论。反过来看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那么,我们也一定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次类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和贯彻好其中的任何一种提法。我们的实践往往是任何一种提法都要差“最后一公里”。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前提下,也还存在着一个如何更好地坚持的问题。这里涉及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具体的方式方法进行坚持。这个具体的方式方法问题解决不好,也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我们认为,马克思的科学研究道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从学习法律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经过重视哲学和历史研究,最后倾注全部心血以惊人的毅力专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创作。这条道路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发现真理的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2]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真实含义,关键在于我们要弄清楚,何为“生产的普遍规律”?何为“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马克思在这里所谓“生产的普遍规律”,就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谓“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就是奠定在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基础之上的“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方面的特殊规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经济基础,而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则是奠定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对于物质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是政治经济学。因此,马克思的整个这段话就是强调“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这样一些领域里的具体科学所揭示的特殊规律,要从属于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说,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百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概括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并指出它们分别是对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那么,马克思主义的这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是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开始的。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后,马克思才展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然而,我们从马克思写作哲学著作、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与政治经济学著作的时间分布来看,显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创作上所占用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前两个方面著作创作所用的时间。[3]

事实上,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哲学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之后,又不得不回到政治经济学领域进行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归属和最后实现重大理论突破的研究领域,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说,因为有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论证,唯物史观才得以由科学假说变成了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同样,因为有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才从空想变成现实。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所要求证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都通过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通过《资本论》的逻辑论证得到了贯彻。因此,把《资本论》不仅看作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而且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这个说法现在看来仍然是十分正确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不能离开政治经济学而独立存在的。有人坚持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要学习《共产党宣言》就够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马克思可以只为人类工作到1848年,在此后漫长的35年里马克思可以休闲娱乐、享受生活。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可以设想马克思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如果没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就不会有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不会有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学说,就不会有20世纪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们认为,苏联东欧国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指导,同样,这些国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失败,关键也在于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指导。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不是在理论上像马克思那样,以科学的态度让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理论命题和观点,具体落实在社会生产方式的每一个具体过程和具体环节之中,而是人为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部分划分出来,割裂开来,最后停留在抽象意义的物质和意识的“决定作用”以及“巨大反作用”的抽象说教!

目前我们的教育部门正在抓紧采取措施,让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课堂进头脑。但是,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让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进课堂进头脑,化作教师和青年学生的实际行动。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课堂进头脑,不能不以教师和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为前提条件。若没有教师和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即使是用行政命令进了课堂,但实际上也不会被教育者和青年学生所接受,最终还是被排挤出头脑、排挤出课堂。而要培养教师和青年学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教育。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收效不佳,主要的经验教训就是,没有将这项工作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从马克思创作路径来看,马克思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最后到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但是,从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来看,《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创作乃是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的对象。因此,《资本论》是最好的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体的发展变化而揭示出来的。《资本论》作为哲学著作,它比此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更能体现理论对实际的解释力;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比《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更有说服力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是如何从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和扬弃中产生和发展的;作为经济学著作,它比以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雇佣劳动和资本》和《哲学的贫困》等更加科学和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因此,在《资本论》中,哲学范畴和哲学原理不再僵化教条。在《资本论》中,科学社会主义命题不再脱离实际和空洞无物。在《资本论》中,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使科学社会主义奠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的成就之上。过去我们总是相信在《资本论》之外还有一个独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独立完整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严重教条化、严重脱离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现这样的严重问题,不能不说是和这些国家的政党,在思想建设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有关。2014年7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曾经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我们认为,认真学习和领会《资本论》中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命题,运用《资本论》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中国高等学校要真正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抓主要矛盾、解决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

(原载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第3期;高冠中)(www.daowen.com)

【注释】

[1][英]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克米伦公司,1936年,第29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3]我们看到,马克思在1843—1844年间完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这两部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写于1844年9—11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创作于1845年春。《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马克思写于1847年1—4月。《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写于1845—1846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证明了资本主义必定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他们以此武装了无产阶级,规定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任务和目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然而,就是在这些著作出版以后,马克思为研究政治经济学创作《资本论》付出了毕生精力,马克思在世时也只是公开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资本论》第2卷、第3卷还仍然只留下了一批写作手稿。后来恩格斯继承马克思遗志将手稿编辑整理出版成现在我们读到的《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