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并不是会自然而然地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这是早已被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改革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改革的顶层设计,就要以这个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形成。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都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目标模式尽管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的或人道的社会主义。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都是在进行彻底的市场化和彻底的私有化过程中失败的。因此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失败,是因为他们以这种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错误理论为指导所造成的。
中国改革如果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理所当然地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如前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等方式,将一个贫穷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建成了初步实现工业化的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相应地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建设成就是不容否认的。然而,这种建设成就也在一定范围内滋长了急躁情绪,出现片面追求建立“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出现了生产关系严重地超越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况。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以后,改革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及其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已成为时代课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通过所有制改革的各项措施不断地对这种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基本建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改革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所有制改革是中国改革最关键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变革为符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随着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由此我们说,中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的新结合,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经济运行层次上,我们也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关于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些具体管理经验和做法。但这些也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积极作用不能否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还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作用并不能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作用相提并论,更不能以其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目前深化改革,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搞市场经济,很快就出现了亟须解决的收入差距问题。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交换,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我们改革,在过去的社会公平之上又加上了一个市场公平,然而,过了若干年以后我们却发现,不但没有实现更加公平,反而出现了巨大的不公平。搞市场经济我们认识到要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但是我们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为什么会掠夺性地利用资源,为什么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土地私有化市场化经营,为什么必然会使土地贫瘠、沙化。既然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人身上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为什么毒牛奶、毒大蒜、毒生姜这些有害人类健康的食品,会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并顺利地提供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来。诸如此类的问题,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不能够给以科学解释的。相反,如果我们学会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唯物辩证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列宁说,虽然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13]所以,我们说《资本论》的精华是唯物辩证法。然而,我们的一些同志读出来的却是形而上学。这些同志由于沾染了不良的学风,不肯花费时间去研读原著、不肯去体会马克思的方法论,他们望文生义地从《资本论》中简单地罗列出几个相互失去联系的、僵化的概念,这样,《资本论》的逻辑力量就没有了。列宁强调应当充分地利用《资本论》的逻辑解决俄国当时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面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难题时,也同样应该从《资本论》的辩证法那里去寻求方法论上的求解思路。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论证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因此,把《资本论》仅仅理解为宣布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是有片面性的。事实上,《资本论》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www.daowen.com)
《资本论》还是一部为我们提供思想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的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英国工厂法的内容、历史和后果为分析对象,揭示了资产阶级政府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经济规律。《资本论》所揭示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工厂法的立法和严格执行,是英国资产阶级政府科学地运用经济规律的典范。以眼前利益为重(短期行为)残酷剥削雇佣工人,以至于以牺牲雇佣工人的健康和牺牲雇佣工人后代的健康成长为代价的资本主义,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主义。英国19世纪的工厂立法,是一个健康地发展资本主义的重大举措。“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因此,我在本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14]事实上,英国工厂法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从而保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缩短和减轻了“分娩的痛苦”。资产阶级政府尚且能够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中国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究竟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规定?劳动力价值包括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赡养家属和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子女的教育费用,此外还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现在中国出现了工人子女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出现了工人养老难。这些“难”从一定程度来看都是劳动力没有实现足够的劳动力价值。工人阶级得不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受到伤害的固然是工人阶级自己。然而,从再生产的观点来看,最终损害的是资产阶级。由于工人阶级的劳动力只能在萎缩的规模上再生产,因此资本家就只能雇佣劳动能力较差的工人或根本就雇佣不到工人。因此,有远见的资产阶级代表或资产阶级政府都不会不关心工人阶级的成长。
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进行改革时曾经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2012年11月17日,也就是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以后,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这里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总之,中国改革开放急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可动摇的思想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