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向联合绩效考核
联合绩效系统(JPS,joint performance systems)是绩效测量与管理的一种关系性的、协作型的方法。其中“双向”的含义就是采购方评价供应商的绩效,而供应商评价采购方的绩效。
(1)实行联合绩效管理的意义。
1)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待绩效管理,双方组织都需要定期互相提供反馈,而不仅仅是作为客户的采购方进行主导。
2)供应链网络强调链态的平等和公平,需要避免过去传统的主从关系形式。
3)供应与采购双向联合绩效测量本身,有利于引入、发展和建设更加权威、公正和客观的第三方测评模式。
4)有利于建立具有良好沟通渠道的供应商和采购组织的跨职能团队。
5)双向联合绩效管理的采用,还有利于推动供应商早期参与和价值工程在供应链中的发展,以有效避免早期成本。
(2)联合绩效管理的目标。
1)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转变以往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旧有思维——提供供应服务的有效性就是供应商的全部责任。采购方若采用不恰当的流程与行为方式也会对供应链绩效、效率和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这些不良行为包括:
①采购方认为具有较高的博弈力而采取一味的对抗关系。
②采购方只专注于价格的竞争,而忽略关系的形式。
③采购方经常在无任何预先安排的情况下不断变更需求或订单。
④不按照合同协定的付款方式执行,经常延迟支付或拖欠货款。
2)更有利于识别采购方与供应商关系中那些可能妨碍任何一方绩效的问题,着眼于解决由于不良协作性而导致的问题。
3)通过确保互惠和平等分享关系中存在的风险与收益,进而支持长期的增值关系。
4)鼓励在供应链绩效中推行可测量的持续改进活动,以及加深提升关系满意度方面的协作。
(3)联合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追求互利和双赢的结果,因此强调供采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是很重要的,实行联合绩效管理的收益见表5-9。
表5-9 联合绩效管理对双方的收益
(4)联合绩效管理适用的范围。
在协作型而不是对抗型或竞争型的供应链模式下,实行联合绩效管理最为理想。因为该绩效管理系统需要很高的信任程度和开发程度,才能使采购方对于关系绩效考核反馈的请求得到供应商最为诚实和建设性的响应。
通常开发和建设双向联合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一般仅限于对战略性关系进行这种管理。而且采购方与供应商的跨职能团队应当定期评审这一过程,评审的内容包括:
(1)评价该系统收获的有形或无形的益处,并且可以作为最佳实践的范例,自上而下地逐层进行。
(2)定期评价该过程的有关问题,例如,由于某种强势而导致的偏见,或由于担心影响未来的商业关系而违背诚实性。
(3)双方都需要定期地为该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4)如何建设双向联合绩效指标来体现互惠的期望。供应商对客户(采购方)进行优先排序,通过提供包括优先供应、签署长期协议的意愿、紧急订单的灵活性等在内的服务措施,以期加强它们与优质客户的关系。
供应商对于采购方的绩效会提出一系列测量指标:
1)报价和招标过程的公平性、透明性和效率。
2)关于合同条款和合同管理的有效和公平的谈判,包括采购方对支付公平交易价格的意愿如何,对合同条款的质疑、变更或争执的合理性如何等。
3)关于规格、计划、日程安排、赶工期、变更和查询处理等事项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沟通。
4)对开具的无争议的发票迅速、公平地支付。
5)在需要查询或出现问题时,采购方的配合有效性。
6)对冲突或争议的建设性处理方式。例如是否采购方对于任何微小的违约都采取诉讼或索赔。
7)在逆向物流方面进行协作。
8)在供应过程中一直秉持符合道德的行为模式。
9)公平地分担供应、创新等的风险和收益。
供应商还会主动寻求增值因素:
1)具有与供应商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的意愿。
2)在制定规格时主动积极地咨询供应商。
3)为了使伙伴关系更加有效,愿意与供应商分享知识、技术和信息。
4)对于供应商在材料或流程方面改进建议的响应程度。
5)采购方(客户)关于质量管理的驱动力,包括:产品知识的分享、客户市场知识的分享、将内部客户需求转化为适当的规格以便供应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采购的专业技能和效率。
Tips:与供应商关系的质量与发展是否需要纳入绩效测量?(www.daowen.com)
采购方与供应商关系的质量与发展应当作为整个采购与供应职能的绩效测量指标之一。在传统的对抗性与竞争性供应与采购关系中,采购方与供应商的目标被认为是冲突的。而在更为协作性采购与供应关系中,为了保持长期供应的可靠性和供应商承诺,通过合作和双赢而使价值最大化,满足供应商的需求与期望,也是符合采购方组织的利益的。
2.采购手册在企业管理与审计中的作用
采购手册又称为采购管理手册。为了使采购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现代企业通常要求制定采购手册,用以指导公司的采购行为。它本质上是交流信息的媒介,用来阐明采购政策、规则、步骤、指令和规定等内容。
(1)制定采购手册的意义。组织为了使内部各相关职能在执行采购作业时有严格的标准业务规则所遵循,必须建立和制定采购管理手册,以促进采购活动的制度化与合理化,并能达到适质、适时、适量、适价的目标。同时在不违背组织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应当有条件地邀请供应商一起参与手册的制定与修订,这也可以促进与开发采购方与供应商进行双向联合绩效管理。
通常作为企业或职能部门的二级与三级文档进行管理(一级文档一般多为战略性与方向性、纲要性文件),涉及采购与供应职能的整体性和结论性。整体性政策是从根本上明确采购与供应职能的目标与责任;而结论性规则,是明确整体性政策在具体的业务活动和具体情况下的应用。例如如何选择供应商。
利用针对具体业务步骤或流程的描述,制定出各种行动的先后运作顺序,以便政策与规则的贯彻执行。例如,如何对货物进行现场验收。同时在手册中需要详尽地描述各种指令,以便将具体的知识与指导传达给负责执行政策与步骤的职能或岗位。例如订单需要多少副本以及分发给何种部门。
应当用明确而清晰的规定对采购工作和采购人员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它也是具体规章制度的体现。
(2)采购手册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采购手册的基本目的是将供应市场信息、采购原则和具体流程有效地传播给企业内每一个相关人员,采购手册的运用有以下作用:
1)使采购政策与规则、步骤与流程、指令与规定等内容变得简洁明了。
2)为采购职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建设性地看待现存政策和步骤,并在需要的领域与时机对其进行修改。
3)手册上的步骤与流程是针对采购所承担或管理、控制的业务活动来制定的,因此能促进工作的一致性,从而减少对日常工作进行具体的监督。
4)手册有益于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
5)手册有助于公司的年度与日常的内外部审计。
6)手册协调了政策和步骤的关系,并确保了采购原则和操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7)手册还为评估这种原则和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8)手册也通过企业管理层面对采购的重视以保证将采购提升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地位。
9)手册还有助于采购的计算机化,从而实现市场分析和供应商关系管理。
(3)采购手册的内容。采购手册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1)组织结构。
①组织结构的图表显示与文字描述。重点展示采购职能在其中的层次和位置,同时也展示了总部和各分支结构的组织结构关系。
②采购职能部门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最好包括个人职责权限的设定。
③员工应当知悉的相关行政管理规定。
2)政策与规则。
①陈述设定的目标、责任和采购职能的权力。
②陈述的内容可以延伸到与价格、质量相关的总原则当中。
③采购业务活动的条款和条件。
④供应商的选择。
⑤详细描述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的过程和关系的形式。
⑥采购职能的汇报链
3)步骤与流程。
①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说明采购步骤与流程,包括订单申请、订单下达、催促交货、收货、质量检验、入库仓储以及付款等。
②关于拒收和退货的步骤。
③关于废弃或剩余物料的处理步骤。
④关于采购以及辅助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文件单证的图解说明,并附有它们的用途的文字说明。
⑤有关各种采购的记录文档备案、保存与维护。
(4)采购手册的格式与共享范围。
1)采购手册的格式。采用何种格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内容的时效性、查阅的方便性、便于携带、便于更新与增补。同时,建议使用活页装订,便于内容分类管理和增补修订。
2)采购手册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的采购职能利益相关者进行共享与分发。可能包括以下部门和人员:
①董事会或相同级别的最高经营层。
②企业的最高管理层。
③与采购职能有关的各职能部门或工作团队的主要负责人。
④采购人员或其他被授权的相关人员。
⑤此外,为了加强和供应商的沟通与互动,还应当编辑一个特殊的版本交由供应商备案和参考使用。特别针对新加入供应序列的供应商,要求按照采购手册的相关内容,给它们提供一定的“入门”辅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