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类别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采购支出的类别管理体系的建设。无论是组织商业目标的达成,还是供应链的管理基本要素所要求的,降低全过程成本、提升质量、带来客户增值,都需要将采购的总支出划分为与供应市场相关联的类别,这也是采购预算管理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采购支出分类的过程通常从成本分析开始。
1.成本的分类
(1)可以根据成本与指定的单位时间内组织的活动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类:
1)可变成本:直接取决于活动水平的成本。当活动水平变化时,成本也发生变化。无活动无支出,有活动则有支出,活动多则按相应比例增多。例如每采购一个单位的某物料就需要花费100元的采购订单作业成本,那么通过简单计算,采购100个单位的该物料,作为可变成本,就需要支出1万元。
2)固定成本:不受活动水平变化影响的成本,即使无任何活动,也必须支付。例如为了建立起组织的采购运营职能,需要支付员工固定工资、租赁办公室、购买相关办公设备等。在没有任何采购活动情况下,也必须支付这些费用。
3)半可变成本:既具有固定要素又具有可变要素的成本。例如某企业为了采购某种铸造产品,向供应商租赁模具每年固定租金1万元,附加条件是每使用一次(模具开合一次)额外再收取10元。那么假设每年采购铸件1000件,那么对于这个模具的年度总成本就成了半可变成本,即1万元加上10元×1000件,等于2万元。
4)阶梯成本(步增成本):阶梯式增长的固定成本,即它们在某些活动水平层面上是固定的。例如某类约定的运输费用,在2吨以内的货物按照2吨的计费收取400元,2吨到5吨的运费按照5吨收取1000元等,那么这个运输成本既具有固定成本的特征,又具有某种阶梯特性。
(2)还可以根据成本用于特定目的的情况进行分类:
1)直接成本:直接与组织的一个特定单元或方面相关联,是直接花费在生产、销售(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直接管理上的成本。这些成本是直接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情况下,以上定义的可变成本属于直接成本。
2)间接成本或管理费用:分散于多个可识别的单元或方面。它们是不能用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来加以区别的成本,而是发生在管理和运作业务及其一般管理成本中的。这些成本大体上不随着生产量或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属于间接成本。
2.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
有些成本与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交付有关,而另一些是组织运行费用的一部分。
(1)产品成本:通过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而识别的成本。
(2)期间成本:不涉及产品或服务的交付,但是被视为交付期间所产生费用的成本。
(3)产品成本包括生产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生产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成本的总和。
2)生产间接成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生产的间接成本的总和。
3.材料成本
(1)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总拥有成本的概念。例如,购买一台机器设备所涉及的包含各项辅助成本(运输到货、安装调试、售后服务水平、保养费用、更换零件备件成本、实际使用过程能源耗费情况、使用期内的故障率、使用过程效率等)在内的成本总和,它所关注的范围远超采购价格本身。同样,看起来相对简单的原材料,同样也适用。原材料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接受、开箱、检验、保险、储存等。
原则上,将材料投入到组织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成本,都应该包括在其材料成本中。当然在很多实际的案例中,若过于细致的成本分摊易导致过程成本过高,财务通常会把这些成本都归入管理费用项目中,或将它们分摊到特定的订单或某个成本中心。
(2)材料成本分类。
1)材料的投入通常需要经过请购和发放流程,因此为任何既定的活动或过程确定其直接材料成本相对容易。但是我们也要关注成本细分的意义,例如我们为了在很多城市举办一系列的市场促销活动而发运一批相对价值不高的广促品,我们是否需要一定把运输费用分摊到每一件小礼品中。实际上可能该企业的财务会做出这样的安排:把整个这批促销物料加上它的所有相关费用一并视为间接成本,分摊到每场市场活动中,每场活动都需要承担一定的份额。如此变通的分类安排,既保证了对各项成本的统计不漏项,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www.daowen.com)
2)材料成本通常情况下是可变成本,无论它们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们将会与各项活动一起成比例地消耗掉。
(3)废料呆料。
1)一个组织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会出现采购的物资没有被使用的情况。在一定阶段之后,未被使用的物料是没有价值的,并且被认为是浪费。组织可能会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抛售这些废弃物料,但是这种抛售只是希望能够用来抵消处置或存储的相关成本,而组织本身不会通过这个活动而收益。
2)废料成本属于间接成本,由于这些物料并没有真正投入生产,因而不能算作直接成本。任何通过出售废料呆料而回收的现金,都将用于抵消因废弃而导致的总成本。
4.人工成本
(1)人工成本分类的可选方案。
1)计时工资:员工按照时薪制所工作的小时数获得工资。若没有产生工作小时数,则没有工资。
2)计件工资:员工按照所完成的每一项任务获得固定的工资。原则上与花费了多少时间无关。
3)指定时间周期结束时支付工资:员工需要完成工作要求的小时数,并完成分配给他们的任务。这些任务对于岗位的整体职责和责任是必要的,而不是某个特定的活动或项目。工资一般按照每周或每月支付。
4)除此之外,根据劳动生产水平,还可以选择激励或奖金的形式来增加额外的支付。这是一种绩效工资的概念,将薪酬与业绩挂钩鼓励就业人员更努力地工作。
5)有些劳动报酬也可以用现金之外的方式支付。例如实物福利和奖励、员工折扣、娱乐旅游支付、各种形式的补贴等。
(2)人工成本分类存在的一些疑问。
1)如果组织能够将人工成本之美誉产品、过程或者活动等联系起来,那么人工成本就是直接成本。若人工成本分布于一系列的工作、活动等方面,每项工作都必须由他们承担一部分份额,那么这些成本就是间接的。
2)间接成本包括非生产时间,此时带薪的员工无法工作。若组织对这类时间的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统计,那么真正用于有效生产时间的成本数据将会失真,从而导出错误的成本计算结果。
3)通常所谓的固定工资是固定成本,但是员工所负责的任务的成本可能是可变的,因为每项任务可能需要不同的工作量。
5.成本分析的灵活度
虽然区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管理费用可能是创建分类的必要步骤,但是即使是相同的成本,也需要根据执行分析的个体的差异进行各种不同的方式分类。成本分析可能为计划、决策或者控制的目的而进行。根据组织的行业性质和规范,或者组织在原材料输入和输出到最终用户价值链中的位置,成本分类的方式和方法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Tips:采购类别管理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除了以上我们列举的采购模式分类之外,还存在一些分类办法和管理方式,例如用于再销售的产品采购;在生产物资采购中还可以细分为按订单采购、为库存采购等;还有对于资本物资的采购;再有,由于社会高速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像快速消费品行业,各类技术行业、近些年异军突起的IT行业等,往往并不能很清晰地归为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这就要求在采购分类管理上更加具体。
另外,当我们需要对采购进行类别管理时,并不是仅仅按照一个维度进行简单划分。举例说明,一个集团化企业在全国进行生产和销售,首先这个组织要根据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何种物料自制还是外购进行决策;然后还要制定出采购的制度分类,即如何集中、集中程度怎样,哪些物资需要分散、如何管控分散,在采购过程中又要按照供应商所在的产业分类,哪些是粗加工的原料,哪些是工业化产成品,哪些是提供无形的服务。
总之,采购的类别管理是贯穿在采购战略企划、采购组织结构建设、采购规则制定以及采购作业流程的过程始终的。不存在绝对“正确的”分类方法,而只有根据采购类别管理的原理结合组织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更科学、更有效、更实用的分类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