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按三大产业分类:优化企业业务组织结构

按三大产业分类:优化企业业务组织结构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球通用的三大产业划分类型如下:第一产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采掘或原材料的生产。第三产业是从事服务的开发与提供。2)采购职能对内部客户的服务的基础要素是确保“六个合适”,即从合适的供应商那里,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价格,采购合适的数量与合适的质量的商品。之所以说它是基础要素,是因为“六个合适”是采购运营基础的底线。

按三大产业分类:优化企业业务组织结构

目前全球通用的三大产业划分类型(又称行业部门分类)如下:

(1)第一产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采掘或原材料的生产。该产业包括石油和矿产的开采、农业林业畜牧业等。

(2)第二产业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部件、装配件或最终产品。该行业包括制造业、工程设计与建筑业等。

(3)第三产业是从事服务的开发与提供。该行业包括专业服务、金融服务、物流运输、酒店业等。

这种分类方式与现代行业的细分发展趋势相比略显粗放,例如,现代农业附带的深加工和企业化运营同时具有第二产业的一些特征;零售业、IT业按照此方式归属也不够清晰。因此对于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不方便按照三大行业部门进行分类时,有时候就按照它们自身进行归类。

采购职能的重要性和实践在不同行业也存在差异,一个石油勘探的企业特征和运营情况显然与一家管理咨询的公司差别非常大,一个组织的采购很可能需要面向不同类型的产业,所以我们应当去深入研究这些差异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所带来的影响。

组织向第一产业——农矿业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活动。

(1)通常来讲,向第一产业采购的物资更多的是初级商品(primary commodities)的形式,既包括小麦大豆茶叶咖啡棉花等农业产品,也包括煤炭矿石等矿业产品。因为这类商品具有全球流通的特性,在商业活动的早期,为了满足这种国际性需要,就发展了一种复杂的市场形式——商品交易所

(2)从采购的角度看,在进行初级商品采购时,面临如下两大挑战:

1)这类商品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常涉及全球采购,这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成本与风险问题,包括货币汇率的风险、物流风险、不同法律体系风险、文化壁垒等。

2)这类商品的市场波动和价格变化十分显著并且存在不可预期的特性。例如一旦受到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的影响,或者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地缘政治或者战争的影响,全球市场上这类产品的供应就会呈现稀缺特性,并由于可用的供应资源有限而直接导致价格上升。

(3)针对此类商品的特点,采购管理特别是供应源寻源中的供应市场分析职能,要做到关注各种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包括气候状况、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因素等。要积极与国内外的各层级供应商进行互动与信息分享,力争做到对国际和国内市场远、中、近、微的预判预测,为下一个阶段采购的具体实施办法提供有效的建议。

Tips:初级商品交易的主要市场

国际上进行初级商品交易的主要市场在美国和英国,包括纽约商品交易所、进行粮食类交易的芝加哥交易所、英国的伦敦技术交易所和国际石油交易所。各国也有类似形式的市场开展期货现货的市场交易活动。这些市场主要有四类参与者:生产商、采购商、贸易商、投机商。这里要强调一下投机商的概念,他们同时作为采购商和销售商,目标是通过专业知识预估价格走势,从而获得利润。投机商在市场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推动市场的流动性,实际上,他们也会同时介绍和引入大量的买家和卖家

(4)另外,针对一些初级商品存在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特点,采购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期货远期交易的特性,签署一部分期货合同,在现货价格波动且未来呈现上涨趋势的情况下,利用“套期保值(hedging)”对组织的财务损益进行某种程度的弥补。在现货方面,可以采用与大型的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合同的模式以期双方在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互惠互利、共担损失,同时也需要与部分小型供应商按照市场的预期“逢低签单”。由于涉及期货的内容已超出采购职能本身的范围,我们不在此展开过多的论述。总之初级商品的采购需要面对一个很复杂的领域,更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对供应市场分析职能的建设。

(5)组织向第二产业——制造业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活动。向第二产业采购的主要物资包括上游的生产加工制造商供应的部件、组件或各类产成品。现代的组织越来越倾向于采购半成品或成品,这样可以利用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技术与专业优势,使制造商可以轻松地完成装配与组装,甚至遵循“延迟化客户战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最后的装配。例如我们常用来作为案例的戴尔电脑在当年开创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规格进行基于模块化的组装,既能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又不持有过多的库存。

关于向第二产业采购所需的物料,采购方应当考虑以下几点:

1)是自制还是购买的决策,这也是采购战略首当其冲要考虑的要点,即在何种情况下应当自制而不是从外部采购。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是与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利用供应链网络中不同组织的专业专长,不断减少自制量。另一个层面,采购战略还要考虑当企业处于被动供应市场环境下,例如对于因某些原因较为稀缺的物资,直接的交易较难获取,那么为了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后向一体化的垂直整合也是重要的战略考虑出发点。

2)为采购物料制定有效的需求规格,采购管理必须做到与其他例如研发、工程和市场营销部门跨职能协作。(www.daowen.com)

3)为了获得更大的专业优势,就需要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密切配合,供应商早期参与或采购方早期参与就成为采购运营的必修课。

为了更好地向第二产业进行采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职能,特别是生产制造业企业的采购还面临以下几类问题需要重点研究:

1)现代型组织更加重视采购职能与组织整体战略的协同。越来越多的先进采购技术得以应用,包括准时制、全面质量管理和物料需求计划、库存管理和采购过程管理的信息化。这些技术在组织中的广泛应用,让采购可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2)采购职能对内部客户的服务的基础要素是确保“六个合适”(有些资料用“五个合适”,“六个合适”因增加了“合适的供应商”而更完善),即从合适的供应商那里,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价格,采购合适的数量与合适的质量的商品。之所以说它是基础要素,是因为“六个合适”是采购运营基础的底线。

3)又由于断供断货导致的停产或“失销(市场营销失去下游客户的销售机会)”会使供应链上的成本非常高,因此需求管理并能够保证持续供应成为采购职能保持对内外部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

4)质量对于供应链的上下游都是生命线,采购职能必须与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致力于把质量管理延伸到各层级供应商,例如通常企业中会在采购部或者品质保证部门建立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ing,供应商质量工程)[3]管理职能。

5)在通常情况下,直接采购成本占制造成本比较很大,采购职能在保证连续供应的基础上还要优化和降低成本。对于充分竞争市场的物料采购要重点考虑合理化基础上减少供应商数量;而对于关键物料要考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6)对于一次性投入较高的资本型采购,例如厂房建设、机器设备等,需要具有投资评估、金融、租赁乃至基建和机电产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6)组织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活动。

1)菲利普·科特勒[4]对于服务业有如下定义: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本质上无形且不会带来任何所有权的一项活动或利益。我们耳熟能详的职业和职能包括呼叫中心、保洁服务、物流仓储运输、IT服务等。还有些服务是作为有形产品的捆绑式收益,例如售前服务、售后服务、送货、保修等。

2)服务做为商品本身的显著特征:

①无形性:它本身缺乏有形商品的可检验性,采购职能就要求助于其他服务属性与质量评估证据,如该服务的过程和结果的水平、价格、便利性、流程效率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

②不可分离性:服务的产生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效率及有效性对于客户体验是非常关键的,因此采购职能选择与评估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③非均匀性或变动性:与生产制造得到的商品相比较,服务过程和产出的一致性较差,不同的人所提供的服务供应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所提供的服务也存在差异。这就大大增加了采购人员对于服务供应评估的难度。

④不可保存性:显而易见,服务作为商品一旦实施,则无法存储起来供将来使用。因此采购部门必须提前做出计划,与供应商进行充分沟通以便在需要时提供合适的服务。

⑤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服务不会导致所有权的转移,这就使得服务合同很难确定何时能被完好地履行,同时很难衡量何时风险与责任从一方转到了另一方。这就要求采购职能必须非常清晰地定义他们的需求,使用详细的服务规格与服务水平协议,以及双方认可的支付标准。

以上这些服务作为商品的采购过程所具有的特性,要求采购职能主动参与到服务的采购过程中,因为一般的内外部客户在需求、谈判、规格、合同管理以及持续供应等方面缺乏专业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