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循环的过程及会计确认方法

会计循环的过程及会计确认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公允价值D.现值3.会计循环的过程会计确认所谓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会计信息能否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编制会计信息报告的过程。

1.会计循环的概念

会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式,对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信息进行收集、归类、记录,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形成一个信息系统。其中,收集、归类、记录是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在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交易、事项是否应纳入会计程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某一项交易或事项应当计入的金额是多少,应计入哪些会计账户,在对外披露时关于这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信息应反映在哪一张会计报表中的哪一个项目等,这些就构成了会计中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依次按顺序进行。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又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重新进行上述环节,如此循环往复,就构成了会计循环。所以,会计循环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周而复始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指会计主体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从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开始,到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为止的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

2.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相关案例

会计核算中,虽然人为地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但实际上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持续进行的,不会因为划分会计期间而中断或停顿。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不断地取得收入和发生费用,也会不断地收到款项和支出款项。收到款项是不是意味着就要确认收入,支出款项就要确认费用呢?事实上,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与相关的款项收付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某项收入和这项收入的收款可能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某项费用和该项费用的付款可能不在同一会计期间。例如,某公司在5月销售了产品且产品已经交给了客户,按规定可以确认增加收入;但该客户6月才交付货款。那么,公司在核算这笔销售业务时,是以该销售业务的发生时间(5月)为基础确认收入,还是以收到货款的时间(6月)为基础确认收入呢?又如,银行一般情况下按季度扣收公司的贷款利息,某公司5月使用了一笔贷款产生了利息,但银行在6月月末才从公司账户中扣收这笔利息。那么,公司在核算这笔利息费用时,是以该利息的产生时间(5月)为基础确认费用,还是以利息的付出时间(6月)为基础确认费用呢?

解决这一问题就涉及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这一问题的答案就不同。

会计核算的基础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它们是为了正确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而形成的。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按照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又称为应收应付制、应计制。

权责发生制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这个原则,上述案例中的销售收入应该在5月确认并核算,利息费用也应该在5月确认并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款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也称为实收实付制、现金制。

在收付实现制下,凡是本期收到的款项,无论产生这一收款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发生,都把其当作本期的收入;凡是本期付出的款项,无论产生这一收款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发生,都把其当作本期的费用。根据这个原则,上述案例的销售收入应该在6月确认并核算,利息费用也应该在6月确认并核算。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相关案例

丰华公司2017年5月相关业务在两种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下的收入与费用如表1-2-1所示。

表1-2-1

练习题◆单选

6.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www.daowen.com)

D.现值

3.会计循环的过程

(1)会计确认

所谓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会计信息能否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编制会计信息报告的过程。会计确认作为会计核算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交易、事项范围,是“生产”会计信息的第一道也是关键性的工序。从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来看,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环节。

初始确认是对交易或事项进行正式的会计记录的行为,关注的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应该被记录,应在何时、以多少金额、通过哪些会计要素在会计账簿中予以记录的问题。将记录在会计账簿中的会计信息转化为财务报告信息,是财务会计加工信息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会计的再确认。再确认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和分析财务报告。再确认有四个特点:第一,相关的会计信息来自于日常的记录。第二,对会计要素的表述既以数字的方式,也以文字的方式进行。第三,把账簿中记录的信息转化为财务报告的要素,有一个挑选、分类、汇总的加工过程。第四,财务报告中的表述,资产负债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2)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

①历史成本。

以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②重置成本。

以重置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③可变现净值。

以可变现净值计量时,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④现值。

以现值计量时,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⑤公允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时,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知识点拨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无法可靠地计量,则应当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3)会计记录

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经过确认、计量后,应该及时进行会计记录,以便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基础性资料。会计记录是会计信息在有关载体上的记录,既有原始记录(如记账凭证记录),又有账簿记录;既有明细记录(明细分类账),又有综合记录(总分类账)。会计记录涉及记账方法、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4)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简称,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记录,是各项会计记录信息的重新分类与整合。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直接目的是编制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其做出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说,会计报告是会计人员经过一系列加工工作后生产的“产品”,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和成本效益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会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会计报告不得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