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40年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经济发展

40年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经济发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走对了一条人口大国发展的路,并非易事。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发展,夏尔马提出了全方位开放、制造业立国和坚持投资供应网络三条经验,而在这三点上,中国改革开放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中国二线城市的发展放在全世界城镇化的图谱中,都是令人瞩目的。巴西和墨西哥就是两个例子,两国投资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20%,供应网络的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40年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经济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二战之后,有13个国家步入高等收入水平,但是有31个国家从中等收入水平沦落到贫困水平。这一组数据表明,国家经济的发展并非一条坦途。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走对了一条人口大国发展的路,并非易事。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发展,夏尔马提出了全方位开放、制造业立国和坚持投资供应网络三条经验,而在这三点上,中国改革开放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第一是开放,沿着全球贸易路线对邻国开放,加入全球贸易体系,同时国内纵深开放,充分发挥一个国家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中国2001年加入WTO是开启全面对外开放、整体融入全球化的一个标志。中国二线城市的发展放在全世界城镇化的图谱中,都是令人瞩目的。夏尔马特别对比了中国和印度在过去20年的城镇化发展: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快速成长的大都市的国家,那么印度就是一个拥有充满裂痕的巨型城市的国家。

此外,对比一下东亚和南美就能明显看出开放与否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巴西是南美洲贸易不开放的典型,南美洲两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却只有巴西桑托斯港一个港口名列全球港口前五十。相反,中国却有七个港口进入全球前十大港口名单,而且大多是自然条件并不太好的人工深水港。太平洋航线取代大西洋航线成为全球更重要的贸易线路,正是得益于全面开放的政策。(www.daowen.com)

第二是制造业立国。制造业有韧性,发展的包容性更高,可以在新兴市场发展初期极大调动廉价劳动力这一重要资源。夏尔马的研究发现,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制造业带来的正景气循环的案例比比皆是:当投资占GDP的比例超过30%的时候,会保持在这一比例相当长一段时间,平均是9年。有了制造业作为基础,也可以更好地抗击全球金融风险,哪怕陷入本币贬值、外资撤离的窘境。韩国和泰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状况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是要加强国家对供应网络的投资。所谓供应网络,就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发电厂、铁路和公路、仓储、通信设施等。供应网络可以说是对中国发展经验中“要致富,先修路”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供应网络投资不足限制了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巴西和墨西哥就是两个例子,两国投资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20%,供应网络的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为缺乏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一些国家特别容易遭受通胀的压力,一旦消费兴起,需求却因为道路、铁路、电力欠缺而无法被满足,商品价格就会提高,进而引发通胀。对比一下中国和巴西、墨西哥的经验,不难发现,尤其是在过去20年,中国的高增长、低通胀与拉美这两大新兴市场国家长期以来的通胀高企、增长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