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为助推器密封圈失效而在升空过程中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又因为发射时一块手提箱大小的保温塑料砸坏了机翼的一块防热材料而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这些都是微小的细节带来的巨大损失。他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宇航员的视角,也为全球航天,尤其是国际空间站上各国的合作,填充了鲜活的细节。
载人航天是开启人类征服太空梦想的第一步。航天是一种宏大叙事,但它所取得的成就又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晶。航天更是容不得一点差错。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为助推器密封圈失效而在升空过程中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又因为发射时一块手提箱大小的保温塑料砸坏了机翼的一块防热材料而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这些都是微小的细节带来的巨大损失。按照美国宇航局(NASA)的计算,航天飞机发射时宇航员跟坐在火药桶上一样危险,牺牲率则与1945年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士兵一样高。
但是,如此高的风险并不妨碍全世界各国的宇航员竞相征服太空。1965年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苏联人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走出飞船的一刻向莫斯科汇报:“地球的确是圆的。”透过舷窗俯瞰地球已经是无与伦比的感受,而沉浸在无垠的太空中直面蓝色星球的第一人说出的却是如此直白的语言。或许只有简单的语言,才能描绘无比的震撼。(www.daowen.com)
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在他的书《持久》(Endurance)中感叹,当他在2016年结束在国际太空站一年的航天飞行之后,他深刻意识到,看上去属于个人的成就,背后其实是成百上千人的努力,他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些人集体努力的结晶而自豪。他的这本书,恰恰希望用航天的细节去解构“宏大叙事”和“英雄史观”。他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宇航员的视角,也为全球航天,尤其是国际空间站上各国的合作,填充了鲜活的细节。航天的细节,不仅充满镜头感,也让如何实现人类的梦想——比如登陆火星——变得更切实,更值得去思索咀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聚变:商业和科技的前沿思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