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消费者被赋能了吗?数字营销时代如何听取消费者?

消费者被赋能了吗?数字营销时代如何听取消费者?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准营销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分裂。一方面,年轻一代越来越反感广告;另一方面,因为数据营销的“军备竞赛”,更加沉浸式的(广告)体验能让广告商更精准地拨弄消费者的神经。面对数字营销革命,消费者真的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吗?在移动数字营销的“军备竞赛”中,倾听变成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消费者不再希望被赤裸裸地营销,他们希望被尊重、被倾听。

消费者被赋能了吗?数字营销时代如何听取消费者?

未来关于数字隐私及该如何制定个人数据确权与交易规则的讨论还会更加激烈和深入。但是在讨论隐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在整个数字经济狂飙猛进的过程中,消费者到底是受益还是受损这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明显的改变——消费者注意力的改变。在信息缺乏的时代,消费者愿意花时间去看广告,因为他们需要从广告中汲取信息。到了信息泛滥的今天,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日益涣散——他们被太多的信息轰炸,给予信息的注意力越来越稀缺。几年前一份微软的调研发现,人们平均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已经低于金鱼(金鱼是9秒,而人类的平均数只有8秒)。

在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天平明显偏向了消费者,广告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铆足心思去创造消费者希望尝试的体验。因为消费者已经不再需要大多数广告了,他们有多得多的选择。

这种信息泛滥,也让传统的信息过滤器变得更加流行。而最有效的过滤器就是口碑营销,口口相传。朋友、同事、亲人这些值得信任的人的传播变成了新的主流营销模式。这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拥有了更多权利呢?

精准营销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分裂。一方面,年轻一代越来越反感广告;另一方面,因为数据营销的“军备竞赛”,更加沉浸式的(广告)体验能让广告商更精准地拨弄消费者的神经。

这样的精准营销是不是会赋予广告商更强的能力?更强的营销能力会不会导致年轻人群过度消费?(www.daowen.com)

在历史上,不同时代都有年轻人沦为消费信贷奴隶(“卡奴”)的案例,无论是北美还是东亚,都曾经有过年轻一代禁不起消费诱惑而背负沉重消费信贷债务的前车之鉴。基于位置信息和行为数据的移动数字营销会不会加剧对年轻人的诱惑?如何避免它们被滥用?

高斯教授承认当移动数字营销的效果越来越好的时候,的确有必要去限制商家对移动数字营销的滥用。如果越来越多的商家能够在营销的效果和频次上尝到甜头,也许消费者就不会因为营销广告的狂轰滥炸而欲壑难填。另一种办法是规定每个商家针对每个消费者在特定时间内营销频次的上限,当然,这是另一个有关监管的话题了。

吴修铭(Tim Wu)在《注意力经济》(The Attention Merchants)一书中的警醒言犹在耳:不要让消费者成为数据平台售卖的商品。面对数字营销革命,消费者真的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吗?

其实,谁是赢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向的沟通。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和消费者建立双向沟通的重要性。比如耐克很早就创建了“Nike+”,经用户允许之后可以通过鞋里的传感器搜集用户的运动信息。正是这种通过与用户建立直接关联,对用户的运动信息展开的分析,可以给予用户运动建议作为反馈,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会员付费的商业模式。现在有4000万耐克用户成为耐克的会员。同样,联合利华2016年花10亿美元收购一美元剃刀俱乐部(Dollar Shave Club)不仅是为了与吉列竞争,也是为了获得俱乐部上千万的会员用户,看重与会员直接沟通的渠道。

在移动数字营销的“军备竞赛”中,倾听变成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消费者不再希望被赤裸裸地营销,他们希望被尊重、被倾听。这才是最大的转变。以前的传播是单向的,从商家、平台向消费者传播;现在变成了双向的,商家和平台必须倾听用户的声音。当然,这种双向传播也可以被认为是商家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得以更好地洞察他们。不过,必须有约束,以防止这种洞察的滥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