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掌握历史潮流,品读历史涟漪

掌握历史潮流,品读历史涟漪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序 在历史洪流中撷取浪花我为成都东郊六十年的沉浮变迁写过两部书,一部是长篇报告文学《沉浮东方》,另一部是长篇小说《大梦沙河》,两部书分别获成都市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由于没有范围界定,调查组只好把目光锁定在成华区、锦江区的解放路、府河以东、三环路以内的范围内。成都东郊已成历史,这本小书也就只能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舀上数勺水,采撷数朵浪花而已。

掌握历史潮流,品读历史涟漪

序 在历史洪流中撷取浪花

我为成都东郊六十年的沉浮变迁写过两部书,一部是长篇报告文学《沉浮东方》,另一部是长篇小说《大梦沙河》,两部书分别获成都市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沉浮东方》有一个很特别的尾声叫“东郊月”,把成都东郊的命运放到宇宙中来思考。我在写长篇小说《大梦沙河》时,就想写一个与报告文学迥然不同的尾声,想把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安排到猛追湾的四川广播电视塔上去聚会,让他们在两百多米的高空鸟瞰他们的精神家园——成都东郊,让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跟成华区文化馆长蒋松谷相约,提前去电视塔上体验一番。这一去,就看到了异乎寻常的风景

我俩乘坐高速电梯,来到218米的高空。透过观景平台上通透性极佳的环形玻璃幕墙,但见云天空阔,气象万千,城市的面貌尽收眼底。远远近近,高楼林立,蜿蜒流过的府河宛若青罗带,纵贯东西南北的马路伸向天边的地平线,来来往往的汽车成了玩具。我俩高高在上,鸟瞰着脚下的大地,专注地搜索起心目中的景物来。我俩找到了二号桥(今新华桥),之后,目光沿着缎带般的府河的大湾向北移动,又在左侧找到了建设路、建设路上的老东郊宿舍区楼群,东北方向隐隐约约掩映在崭新楼盘之间的“莫斯科红楼”,以及在老东郊的地面上林立的高层电梯公寓。正前方远处有一幢土红色的楼房,我们辨认出是昔日红光电子管厂的办公大楼(今东郊记忆的数字音乐基地)。因为视角关系,建设路变得窄窄的,分隔成都东郊宿舍区和工厂区的沙河也不见了踪影。

脚下,曾经是如雷贯耳的成都东郊的一片热土。成都人把府河以东称作东郊。成都东郊是个大致的范围,它包括府河以东的工业区和辽阔田野,以及相连的东山余脉。东郊其实只是一个习惯上的称呼,并没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十几年前,成都市准备实施“东调”(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调查摸底。由于没有范围界定,调查组只好把目光锁定在成华区、锦江区的解放路、府河以东、三环路以内的范围内。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成都东郊,当年是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是名扬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建设热土,老一代的产业工人在这片热土上演绎着恢宏历史。(www.daowen.com)

那时,成都东郊是秘密的军事工业基地,是国防工业区,能成为这里工厂中的一员,曾经是莫大的荣耀。或者仅仅是进入这个区域,在其他部门,诸如省级的、市级的国有单位上班,也让东郊圈子以外的人羡慕不已。成都东郊国有工业企业满怀着光荣与梦想,曾经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这里曾经崛起过一片面积达16.4平方公里的成都市最早、最大的工业集中发展区,这里弥漫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这里是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四川工业的骄傲,好些堪称中国第一的电子产品从这里诞生,这里一直在为中国的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做出极为特殊的贡献。

但是,时过境迁,成都东郊工业集群化整为零,相继搬出了这个老工业基地。以建设路为代名词的成都东郊如今已经烟消云散,它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这就是“东调”。“东调”是交织着激情与艰辛的工业战略大转移,是曾经撬动成都东郊发展的、让老东郊人刻骨铭心的重大事件。2001年8月8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天,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实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到了2006年10月,历时五年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东郊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与“东调”相伴的是,污染严重的沙河得到了彻底整治,不仅重新焕发了青春,还精心构筑了一条散点式的文化长廊——“沙河八景”。她因此荣获了有着世界级河流奥斯卡大奖之称的“国际舍斯河流奖”。众多的工厂搬走了,沙河犹如花枝招展的美人一样讨人喜欢,曾经的成都东郊变得宜居了。于是,现代商贸业、物流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在这一片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上蓬勃发展。成都东郊融入了现代化的成都市区。建设路于2009年12月华丽转身,正以自己的时尚和繁华,变身为“建设路大商圈”的核心。

成都东郊,这个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饱含着光荣与梦想的名词,将逐渐沉入时光之河,随着波涛渐行渐远。

东郊这地方面积实在太大,工厂实在太多,仅分布在成华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169家,虽经20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裁员,到东调时的从业人员仍有15.3万之多。时间跨度又是从1953年至2011年,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在两万多天里,它分分秒秒都在产生故事,它积淀在时光中的往事浩如烟海。但是,本书的容量极其有限,因此写作难度极大。首先遭遇的是时间跨度长,其次是时代背景复杂,加之本书是要求采用人文地理书籍的方式来写作,这就决定了本书不可能从头到尾一一道来。成都东郊已成历史,这本小书也就只能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舀上数勺水,采撷数朵浪花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