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久的发展中,2014年出台的46号文件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之一。五棵松场馆运营方、华熙国际文体公司总经理国今娇回忆说:“2014年以前,体育产业非常平静。”
所有的变化均出现在2014年10月,这年的10月20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由于发文字号为国发〔2014〕46号,因此业内俗称“46号文件”。
文件设定了到2025年“中国体育运动人口达5亿人,体育产业产值5万亿元”的目标,而201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规模约为3136亿元,这其中的机会与增长空间相当可观。
中国体育市场产业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至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才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行业制度。不过,直到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当年3564亿元的增加值仅占GDP总量的0.63%,而同期美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大约占GDP的3%。总体来看,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小、活力差,尚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无法满足这块土地上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以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但由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等因素,我国体育产业也面临着总量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46号文件的发布可以说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占据重要位置。
46号文件的出台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从国家层面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证。它被体育产业圈的人形容为“破冰之旅”的开启。曾经体育赛事转播权的限制和垄断被认为是阻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今这一限制已被打破。
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下,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体育公司,意欲抢占风口,提前布局。除了乐视体育之外,阿里巴巴、万达和腾讯等巨头也纷纷加大了在体育领域的布局。(www.daowen.com)
阿里体育于2015年9月8日宣布成立,是一家非常年轻的体育公司。阿里体育由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新浪与云锋基金共同出资。阿里体育的定位是将电商、媒体、营销、视频、家庭娱乐、智能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金融等平台整合在一起,融合形成一个贯穿赛事运营、版权、媒体、商业开发和票务等环节的全新产业生态。虽然阿里体育在官方描述中想弱化电商对其影响,不过电商平台本身也是阿里体育所独具的优势之一。
作为老牌体育公司,万达体育在46号文发布后更是加大了其在体育产业的布局,而且都是大手笔——2015年1月份,万达4500万欧元收购西甲球队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份;2月,万达成为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第一大股东;8月,万达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orld Triathlon Corp)100%的股权,该公司拥有铁人三项赛事版权,占全球长距离铁人三项运动份额的91%。“有钱任性”,这是万达体育给外界的直观印象,也使得其在内容的上游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而依托腾讯的社交平台优势,腾讯布局体育的思路很简单,依靠自己强大的社交基因,拿下顶级赛事版权,进行品牌和社群的运营。通过“体育+社交+支付+游戏”,试图将用户有效串联在腾讯生态内,并实现变现。
腾讯在2015年最大的杀手锏就是1月份的时候以5亿美元(约3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拿下了NBA未来五个赛季的网络独家直播权,每个赛季将覆盖1500多场次比赛直播。同时,腾讯获得授权运营NBA官网+30支球队官网和NBA官方唯一指定中文社区及100大球星专属社区,凭借微信和QQ的平台资源,与用户形成强互动,增加用户黏性。海量高黏性用户可以为NBA周边商品的网上销售带来巨大的可能。
可以说,在2015年这个被称作“中国体育产业元年”的一年,政策的红利、云集的企业、翻滚的资本让这个原本稚嫩、生涩的产业散发出朝阳的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