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概念原本活跃在IT行业,在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电影业后被移植进来。互联网企业习惯产品思维,把事情理解成一个产品,用户体验是做产品的基本标准和方法,比拼的是产品经理对用户习惯和用户需求的洞察力,并将其高效地落实在产品上,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导向型做法。
[1] 本小节部分内容引用了李瀛寰的《解密乐视影业IP运营模式:不是变现而是升值,用生态创造“云端”制空权》一文的观点。
对于电影业而言,艺术导向的导演是作品思维的,希望每一部电影都是独特的,在艺术史上有一定的贡献;而消费导向的产品经理更愿意总结消费规律,快速复制。导演追求灵感和先锋;产品经理追求确定性、流程化,会把某种商业类型片拆解成一个标准化、可复制的工业流程。因此,产品经理热衷于拍续集,喜欢有IP的题材。
电影业的两种导向都很重要。从艺术上看,导演的探索和作品都极有价值;但从商业上看,产品经理的做法更为理性。IP成为电影业的热门词语是在2014年,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形象或者一种流行文化,有强烈的市场辨识度,有一批“粉丝”支持,而且即使IP在漫画、小说、电影、电视剧本、手机游戏和玩具等不同文本之间改编转换,“粉丝”大多也会支持。
IP其实指向的是“粉丝”、用户,比如迪士尼和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简称漫威)。迪士尼的衍生品收益远远超过电影本身。漫威在1939年还只是一家逐渐失去读者的漫画杂志公司,但从2000年开始,漫威开始将旗下的超级英雄搬上银幕,像《X战警》系列、《蜘蛛侠》《钢铁侠》系列、《金刚狼》和《美国队长》等影片中的超级英雄已经深入人心,拥有大量拥趸,漫威的电影因此可以在市场的支持下拍出一、二、三的续集。这些英雄形象已经IP化了,各种衍生产品都有人购买,这让漫威大赚一笔,而电影《复仇者联盟》更像是一部漫威IP集体秀。
在互联网时代,IP是属于用户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有特定人群基础的。有IP的电影,还没开拍其实就拥有了一批潜在观众。IP电影更容易引起特定观众群体的共鸣,强IP也会让宣传发行事半功倍。(www.daowen.com)
张昭将2014年定义为“网生代”元年。“网生代”区别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代际划分,区别于劳动时代、文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男孩》、《小时代》系列、《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等,都是“网生代”思维下的产品。同时,大批互联网背景的大型公司涌入电影市场,以一种更强调IP、更强调产品经理的方式进入电影业。
“网生代”首先是电影的IP化,特别是小说IP“小时代”系列、《何以笙箫默》、音乐IP《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动画IP《熊出没》等的成功,成为中国电影业现象级的事件,留给业内人士很多思考。乐视影业操作的电影《长城》,其IP只是“一页纸的故事+‘张艺谋’三个字+十个人徒步+五个场景”。
一些IP相关信息如表31所示。
表81 IP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