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机制,全省协调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凸现。2017年,全省各级不断强化工作机制,形成了年初有部署(下发工作要点)、年中有督查(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年末有考核(纳入省政府年度考核体系)、重大事项有例会的工作机制,为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4月24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工作视频会议,通报了2016年度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工作考核情况,安排部署了2017年度重点工作,并印发2017年工作要点。7月24日,省政府召开了非公企业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着力破解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省政府要求,代拟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了关于帮助做好停产规上企业复产工作的通知,促进了非公经济止滑回稳。
(二)深化改革,激发非公经济创业动力。各地各部门深化行业政策改革及商事制度改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武威市、庆阳市、金昌市先后分批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立多部门协同放权机制。建立责任清单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职权,切实消除行业垄断和各种障碍,认真解决服务中存在的“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等突出问题。兰州市建立全市“1+8”科技改革创新政策体系,制定《兰州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培育认定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4家。张掖市以创建全国“双创”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32+X”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园、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53家,建成投入运营3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入住入孵企业1200多户,吸纳就业16900多人。酒泉市实施了青年创业促就业“363”计划,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建成孵化基地5个,入驻创新型小微企业63家;建成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5个,吸纳贫困妇女就业3000余名。甘南州成功申报羚城创客科技有限公司为甘南州第1家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孵化器”,推动大众创业、万从创新。省工商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将18个部门的45个涉企证照事项予以整合,实现了“五十证合一”,整合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市场准入与监管史上的一次最重要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目前成为从整体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口。
(三)加大扶持,促进非公经济进转型升级。兰州市加大产业调整步伐,实现了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新的突破,海默科技、科天新材料等20家非公企业已成功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嘉峪关市围绕打造“一个龙头、三大板块、系列项目、多元活动”的旅游业发展格局,促进旅游类非公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酒泉市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要求,对225户规模以上停、减产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小升规”成长性企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和重大投资建设项目企业从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加强清费减负降低企业成本、盘活存量资源激活企业潜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制定了帮扶措施,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定西市采取措施,推动非公经济提质增效,扶持28户重点非公企业做大做强,帮助29户停产企业恢复生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86项,康华机械智能制造等26个项目建成投产。省商务厅支持马来西亚设立“兰州牛肉面推广服务中心”项目,并依托“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阿拉木图集散中心”扩大我省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快推进甘肃建材阿拉木图展示展销中心项目和南瓜籽油葵种植项目,提升非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省旅游委不断加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非公经济支持力度,2017年安排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融资1.25亿元支持非公企业进行乡村旅游、自驾车营地、旅游商品研发及温泉度假村、中医养生馆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省工商局在全省推动“个转企”工作,全年共扶持8483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完成全年计划的169.66%。(www.daowen.com)
(四)多管齐下,拓宽非公企业融资渠道。各市(州)、省直相关部门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作为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首要工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力度。天水市、陇南市、张掖市以纳税记录、纳税信用为核心内容,推进“银税互动”,有效缓解了非公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武威市、白银市积极作为,通过召开银企联席会、对接会等方式,全年分别为非公企业融资182.5亿元、123.46亿元。省财政厅实施产业扶贫专项贷款,省财政、县级政府、承贷行社按1:1:1的比例设立30亿元风险补偿金,拟撬动总额1000亿元的信贷资金,并将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也纳入贷款支持范围。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通过辅导培育中小微企业股份制改造,扶持中小企业“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发行债等方式,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成功实现5户中小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并引导17家商业银行与税务部门签订了“银税互动”合作协议,累计向15153户企业发放贷款765.02亿元。省工商局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2017年共为1263户小微企业发放互助担保贷款近50亿元,较好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国土资源为8家非公企业办理了9宗采矿权抵押备案手续,实现抵押融资7.525亿元,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
(五)多措并举,提升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思路,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平凉市对全市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轮训,大力实施“西部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万名人才培训项目”,实行“人才+基地”“人才+项目”模式,培训苹果、肉牛、蔬菜产业人才6万多人次,有力支撑了全市牛果菜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的非公企业培训机制。金昌市在兰州大学举办了三期非公经济人士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班,进一步高了非公经济人士的综合素质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庆阳市组织11名非公企业家,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参观考察了两国现代畜牧业、养殖业和乳制品企业“取经”,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企业管理能力。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公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厦门国家会议学院、浙江大学和兄弟省市社会主义学院的协作配合,先后举办各类非公经济人才培训班20多期,培训专业人才上千人。省人社厅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精神,扶持引导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各类非公企业就职,缓解人才紧缺现状。同时,积极开展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工作,上半年共组织开展创业培训2.4万人次,开展农村技能致富和创业带头人示范性培训1.07万人。并为包括非公经济组织、民营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1584名流动人员提供了职称评审认定服务。省非公办于5月中下旬在武汉大学举办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秘书长培训班,邀请武汉大学、湖北省委党校的学者专家讲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发展新常态、一带一路与非公经济发展研究、国家西部地区政策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互联网+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东西方文化比较、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等课程,并组织学员们讨论交流和实地观摩教学,达到了培训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