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大、任务重、要求高。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继续强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一体谋划、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一体部署、一二三产一体推进。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加快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预期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8%,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
(一)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扎实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地方主体责任、清理关停违法违规项目、强化开发利用监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动态监测和监督执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七大任务,加快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相关项目实施,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整改任务。同时,认真吸取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刻教训,全面自查整改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抓紧整改落实。
(二)认真制定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结合我省省情农情实际,研究制定《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与《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等政策紧密衔接,形成政策合力。计划2018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三)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一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巩固稳定粮食产量,调整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力争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中药材稳定在420万亩左右。扩大蔬菜、水果、优质专用饲草作物等区域性特色产品的面积,力争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79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750万亩,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继续推动传统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改造,加强生猪生产市场调控引导,推动奶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鼓励各地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水产养殖。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潜力,构建我省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二是坚定不移发展戈壁农业。加快建设规模化产业园区、工厂化种苗繁育场、有机基质标准化加工厂和冷链物流,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戈壁农业2018年6万亩建设任务。三是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靠实责任,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全省土地确权工作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四是深入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权能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台账。五是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完成疏勒河流域水流产权试点阶段性目标任务,启动党河流域水权制度改革,新增用水以水权转换进行调配。六是深入推进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落实加快利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推进农业、水利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积极推广PPP等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涉农工程项目建设。(www.daowen.com)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产业融合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推进张掖甘州、定西安定、白银靖远、陇南康县4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县、临夏北塬等6个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二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继续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创建,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景点。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快发展农业生态文化产业。依托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特色村镇。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基础较好的县区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三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专项规划衔接和资金整合,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使用专项基金等方式,吸引各方面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力争完成184万亩建设任务。四是加快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引洮供水二期及受益区配套等在建项目建设,推进白龙江引水、庆阳马莲河水利枢纽等前期项目报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引大济西、引哈济党、景电三期等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乡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五是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争取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按照“三年任务力争两年完成”的目标,做到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运行。
(五)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一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规范耕地建设、开发和占补行为。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和水资源“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重要水源涵养地、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实行强制性保护,建立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长效机制。二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循环生产模式,力争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38%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三是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配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及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等生态工程实施,稳步推进各类保护区、湿地、沙化土地、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监管工作,加大沙化退化草原治理力度,全面落实《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实施方案》。2018年完成营造林360万亩,森林抚育150万亩。四是抓好耕地和草原生态环境的监督与防治。利用信息定位、人工增雨等新技术,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认真贯彻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落实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设施圈养等政策措施,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柴丽萍 张晋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