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及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采取一系列利当前、管长远的工作举措,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这样几项工作。
一是紧紧扭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偏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年减贫6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6%,6个片区县、13个插花县申请摘帽。聚焦对象精准,确定了23个深度贫困县、40个深度贫困乡、3720个深度贫困村,“两州一县”被纳入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持范围,制定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新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8530公里,20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8万人,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4.2万户,基本消除农村D级危房。与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建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6.9%、92.5%、89.2%。贫困群众年自负合规医疗费用控制在3000元以内。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大力推进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加大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5.6%。谋划启动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破解融资难题。调整加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建立并落实省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特困县乡倾斜,为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帮扶工作队。58个片区县与东部39个县(区)建立携手奔小康结对关系,11个行业部门与天津市相关单位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全省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加快了,贫困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二是紧紧扭住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松劲。深刻吸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沉痛教训,下决心彻底整改中央通报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扛起建设和维护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及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厘清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先后出台了矿业权分类退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旅游设施项目差别化整治和补偿等办法,有力有序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杂症,保护区144宗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完成,其中已完成注销式退出61宗,扣除式退出1宗,剩余82宗正在推进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全部完成分类处置,25个旅游项目完成整改和差别化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中办督查室回访调研组的充分肯定。完成了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制定了祁连山地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积极推进矿区、林区司法体制和执法体制改革。获批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理顺祁连山和连古城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46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区排查出的生态环保问题整改率达到62.3%。着眼于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谋划制定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及规划。我省在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6位、西北第1位。
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兰州、嘉峪关、酒泉、定西、甘南5市州率先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14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为76微克/立方米、下降7.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1%、提高3.4个百分点,偷排、乱排、直排现象得到控制,根据我省自测,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为94.7%。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461.5万亩。大家普遍感到,天更蓝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
三是紧紧扭住“三重”“三一”方案全力稳增长。针对去年一季度以来部分经济指标明显下滑的态势,省委省政府果断出手,及时制定出台“三重”“三一”工作方案,推动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重要政策落地见效。实行省级领导包抓、部门包干的工作机制,狠抓工业止滑、停产企业复产、重大项目推进、降低企业成本、释放有效产能等工作。加大与央企对接,争取增加生产指标和项目投资。组织开展项目观摩督查活动,编制实施投资项目清单,开展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复工行动和前期项目审批办理工作月活动,建立项目建设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并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招商引资和吸引外资、激发民间有效投资等政策措施,努力遏制民间投资和进出口下滑态势。狠抓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约谈工作靠后市州政府主要领导。经过努力,全省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0.4%;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9.33%,铁路、公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14%和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质量效益的持续好转,稳住了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经济发展的气血比以前更充盈了,筋骨变得更强健了。
四是紧紧扭住深化改革培育新动能。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关闭退出煤矿10处、淘汰落后煤炭产能240万吨,拆除取缔15家“地条钢”企业。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11.89个月,保持在合理区间。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金额1380亿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8个百分点。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措施,共减轻企业负担320.48亿元,在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降低1.4元。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特色优势产业总面积达到3313万亩。实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探索发展戈壁生态农业,安排资金1.2亿元,新建3.42万亩,争取财政部连续5年每年安排我省1.5亿元专项支持戈壁生态农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大禹节水实施的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国家试点示范项目名录。围绕传统产业链延伸,实施了金川公司30万吨PVC项目等一批改造升级项目。启动酒钢集团铝业板块与中国铝业公司重组合作,推动甘肃稀土与北方稀土重组并购。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组建成立7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天水、白银3个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与中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完成投资42亿元。处于世界民用核技术前沿的中科院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落户我省,为实现我省能源产业风光水火核“五电”并举奠定了基础。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科技人员首次荣获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并获得3项二等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7%。大力发展中药材、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全国唯一的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功举办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全省存贷款余额均超过1.7万亿元,实现直接融资额582.8亿元。实施一系列节会促销和旅游推介活动,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和29%。《纽约时报》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中,甘肃位列第17位,是我国唯一入选省份。
下大力气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国企国资改革“1+N”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完成,58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实现改制脱钩和统一监管,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职工户数完成三分之二以上。省属企业重组整合步伐加快,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甘肃铁路投资集团挂牌运营。白银有色、庄园牧场、国芳集团成功在沪深主板上市,白银有色成为国内有色行业首家整体上市的大型企业集团,甘肃银行在港交所上市,是西北地区首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银税互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年共发放贷款479.75亿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省政府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06项,取消省级政府部门证明事项63项。建立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50证合一、一照一码”,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700多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过50亿元,电价改革及电价降成本的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取消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改革的深入推进,使一些多年想改而没改或没改彻底的问题得到解决,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增强了。
五是紧紧扭住扩大开放拓展新空间。加快推进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宝兰高铁开通运营,实现了我省西出东进全线高铁贯通,兰渝铁路历经9年建设全线开通,圆了建设西部地区南北铁路大动脉的跨世纪百年梦想。中兰客专开工建设,敦煌机场扩建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营,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并网运行。渝桂黔陇四省区市共同发起建设中新(新加坡)南向通道,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和关检合作备忘录,成功首发兰渝、陇桂铁海联运货运班列,实现了西北与西南、中亚与东南亚、“一带”与“一路”的三大连通,甘肃的枢纽地位和通道优势更加凸显。谋划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和国际知识产权港。中国(甘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我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35亿元、增长32%。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酒钢集团牙买加165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式投料生产。通道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门打得更开了。
紧盯各行业国内外领先技术、领头企业、领军人物,开展精准招商。在北京举办世界500强走进甘肃对接会,在香港举行中医药产业项目合作交流会,组织陇商回家乡、民企陇上行等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大批行业知名龙头企业。敦煌文博会、兰洽会、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会越办越有成效,进一步提升了甘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10件为民实事全部兑现。新增14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总数达到58个,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兰州大学跻身“双一流”大学行列,与教育部、国防科工局共建兰州理工大学,在省属高校建成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全国平台接通运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群及城市低保人群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失业保险金、工伤伤残津贴标准调整及城乡低保提标、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提标工作全面完成。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敦煌研究院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我省运动员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省科技馆建成开馆,成为西北最大的科技博览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各类创建活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平安甘肃建设有力推进,全省刑事发案总体下降20.9%。定西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奖。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扎实推进陇南“8·7”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后重建。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新增城镇人口38.9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62%。城镇新增就业43.78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9.5万人,选拔1.7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帮助15.7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和3.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8.3%。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跑赢经济增速,城乡居民的腰包比以前更鼓了。
过去的一年,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整改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的突出问题,坚决肃清王三运、虞海燕等人的流毒和影响;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认真落实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定《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6部,制定政府规章10部,576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5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整改落实问题资金123亿元;强化行政监察,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714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905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厉行勤俭节约,全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9.5%、省级下降25.3%,节约资金全部用于民生建设。(www.daowen.com)
总的看,去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预想的大,由于受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企业对市场和政策反应不灵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往年基数较大和部分干部不作为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工业增加值增速由正转负,生产总值增速为3.6%,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但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办成了一些大事、攻克了一些难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和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说明我省经济发展稳的基础在巩固、好的因素在累积、进的势头在持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和省属企业改制改革的攻坚破冰,正在逐步实现我省经济结构的脱胎换骨;全省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问题得以解决和许多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大力度整治,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中新南向通道的开通运营和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突破,打开了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让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推动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五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67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677亿元、年均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64亿元增加到3427亿元、年均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7979元和4931元增加到27763元和8076元、年均增长9.1%和10.4%。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万人减少到189万人。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行政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6.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0.81万户、96.32万人。电商扶贫“陇南经验”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年均增长1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玉米制种、中药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压减生铁、粗钢、煤炭产能160万吨、144万吨、649万吨,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76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资源产出率增长18.4%。基本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282万千瓦、786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成立金控集团、黄河财险、股交中心、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2%。旅游接待人数由7834万人次增长到2.39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471亿元增长到158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6%提升到52.2%,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由全国21位提升到2016年的18位。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8.9%提高到48.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18万公里、达到14.3万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451公里、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省际主要通道和市州政府所在地实现高速公路全连接,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兰新高铁等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155公里、达到5035公里。建成陇南成县机场、甘南夏河机场、张掖丹霞通用机场,全省民航机场达到10个。建成引洮供水一期、引黄济临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累计解决了93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3%和91%。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省新增市场主体68.68万户。32户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编制总量实现零增长。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加快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国内外客货运航线已达到234条、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470万人次,与“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开展33个产能合作项目。新增国际友好城市16对、总数达到58对。兰州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0%以上,正在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增长55%和45%,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长87.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3.5%和135.2%。全省111.1万农村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0.23万套。岷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职教育实现全免学费,高考录取率由74%提高到80.6%。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法治甘肃、平安甘肃建设扎实推进,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有效落实,临夏州、甘南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兰州市获得巴黎气候大会“今日变革进步奖”,平凉市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金昌、嘉峪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同时,统计调查、信访、文物保护、气象服务、防震减灾、人防建设、双拥共建、智库建设继续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侨务和对港澳台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地方志、消防、测绘、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五年的奋斗负重前行,得到的收获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也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甘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工作还有不少差距。脱贫攻坚任重而道不远,全省还有189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除2017年申请摘帽的县,仍有52个片区县、4个插花县需要摘帽,在今后已不足三年的有限时间内,啃下这些“硬骨头”,我们需要付出异乎寻常、艰苦卓绝的努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任务繁重,部分地区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仍很突出,还有31个县不通高速公路,有8个市州不通高速铁路,近一半的县区不通铁路,一些出省通道和断头路还没有完全打通,还有8万公里深度贫困地区30户以上、其他地区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组道路需要硬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重化工业占比大的结构还没有转过来,技术改造升级成效不明显,产品仍以“原”字号、“初”字号为主。科技研发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顺畅。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普遍缺乏大型产业项目,县级财政平均自给率仅为17.2%,比全国低31.8个百分点。营商环境不宽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主动服务企业和群众意识还不强,“放管服”改革的成效与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还有较大距离;企业和群众的烦心事还不少,反映愿望、表达诉求的渠道也不够畅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理想,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开拓创新精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依然突出,等等。我们将直面发展中的困难,正视工作中的差距,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