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爱如空气,伴随常新

爱如空气,伴随常新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份工作我干了八年,成长速度可以说非常快。我爱人是医院里面的财务,也是外地人到上海工作然后留在上海的。2010年的时候,我住的那个地方,上海二环是每平方米一万六七吧,不算太贵,现在已经七万多了。两地分居,老婆孩子住上海,我一个星期回去一次。一年多以后就买了一套房,把家搬到无锡了。在无锡起步时还是蛮顺利的,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扫码收听采访音频

采访郑涛(右)

如果你觉得你做的事情是对的,它能够做成一份事业,你应该去坚持。

——郑涛

位于武昌南湖雅安街的东方莱茵小区商铺林立

爱优特武汉办事处就坐落在这里

整洁的店堂,蔚蓝的主色调

使店面在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中格外引人瞩目

2017年5月9日

我和团洪山区委青年工作部的金健同志来这里

拜访一位从武汉走出去又回乡创业企业家

——爱优特武汉办事处总经理郑涛

他是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和七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拥有者

也是多家品牌设备制造商的名誉顾问

十七年前,他离开家乡前往上海求学打拼

十七年后,他辞去高薪工作毅然回乡创业

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本期嘉宾:郑涛(www.daowen.com)

华中科技大学校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小学是在武汉市鄱阳街小学上的,中学是在武汉市实验中学,大学是在华中科技大学;然后去上海中国纺织大学读研究生,在上海就业,在那里工作了八年。后面就基本上是自己创业的状态。

我是1977年出生的。我家姐弟三个,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是父亲把我们三个孩子带大。我现在回来武汉也是因为这个:我在外面的十几年都是姐姐们照顾父亲,现在已经有些不方便了。所以我要回到武汉来,一边创业一边把我的父亲照顾起来。

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市一家瑞士外资公司,叫洛瓦公司,是专门做纺织领域的空调除尘。那时候我27岁左右,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月薪是两千七,我记得很清楚。说实话是可以拿得更高的,但是因为谈薪水都是自己一个人跟一群老外;你一个人坐在那里像被审问一样。那时候又刚从高校出来,口才什么的都不行,一下在气势上就被吓住了。他们说税前三千,我基本上就接受了,实际上扣完税只有两千七。

那是2002年。我就业的前半年还住在学校,那会儿还没拿毕业证,但是答辩都已经完了。所以生活住宿这方面学校帮我负担了,两千七算净收入,其实也够用了。因为我基本上把我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除了早餐是自己负责以外,中餐晚餐都是公司管。公司管饭,交通也不花钱。有班车基本上能接我往返。住在学校宿舍里,基本上花不了什么钱。

一开始我还是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因为除去收入以外它很有挑战性:不是说你到了一个单位后要去墨守成规,不能越一点红线地去做事——它给你很广泛的空间。我从助理工程师开始做起,但是它赋予我很多的权利,自我的空间可以很大。公司有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技术性的手册,我可以随时拿来学习。而且公司没有严格的打卡制度,很开放,甚至办公桌没有固定的格子,去了找到空位自己坐就可以,就像去图书馆一样自由。

这份工作我干了八年,成长速度可以说非常快。我的起薪虽然非常低,但是到第一年年末差不多就调到五千以上了。的确是人家看到我的努力,后面我担的职责越来越多,人家也愿意给我涨薪水,从两千七到三千四,又到四千七,到五千......差不多三年内就涨到一万二三左右。外资公司的起薪是跟职位有很大关系的。再就是,因为你的能力比别人要强,在相应职位的起薪上再给你一个幅度。像我们技术类的,不是你说人家就认可的,必须是得干出来的。还是跟能力有关系,得肯拿那么低的工资,然后在工作中证明自己。

2010年左右的时候,我在公司的职位就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也基本上到了一个瓶颈。当时我是整个中国北方区域的销售总监,又是我们公司技术部的技术第一人,所有新入职的员工都由我来培训。非常非常忙,基本上一个月平均我要出差25天。我把所有国内航空公司都坐成了金卡,都是VIP。另一方面那段时间我刚刚成家,2010年我的小孩刚出生,家里完全照顾不到,没有时间陪爱人也没有时间陪小孩。就是那时我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不如做一份自己的事业吧,说不定能多一点自己的时间呢。

我爱人是医院里面的财务,也是外地人到上海工作然后留在上海的。我们的结合非常传统:别人介绍,双方见面觉得可以,谈了半年就结婚了。

那时从收入、从荣誉感上来说已经非常满意。在公司,职位在前五,老板也比较看重,你为公司出一个建议基本上都会被采纳的。但这个时候再往上走不太有可能,往上全都是老外的职位。

创业的第一笔钱基本上是我的积蓄。爱人也支持我,因为我能够从那么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有更多时间倾斜到家里,对她来说还是很愿意接受的。其实当时我们还有另一个选择:用这笔积蓄,加上我们原来住的老房子卖掉的话,合起来可以在上海付个首付,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

2010年的时候,我住的那个地方,上海二环是每平方米一万六七吧,不算太贵,现在已经七万多了。当时要么买房要么创业,我选择了创业。这个钱不多,不到一百万,我就拿着这笔钱去了无锡,跟一帮我行业内的朋友开了一家制造设备的工厂。十八个股东里面,其实真正参与公司运营的就八个人。有十来个人是看好我们,出钱投资的。2010年我们募集了两千多万,然后做了一个设备厂。前期在无锡租房子住。两地分居,老婆孩子住上海,我一个星期回去一次。很近,也就一百多公里嘛。一年多以后就买了一套房,把家搬到无锡了。

在无锡起步时还是蛮顺利的,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行业每年有一个国际纺机展,我们第一年就在纺机展上搭了60平方米的展台,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总共是三年,除了第一年注重研发没啥业绩外,后面两年的业绩还是不错的。对我们来说最根本的压力还是生存吧。我们毕竟不是大的企业,资金的支持很少的。那如果我拿我全部的积蓄去做一个行业,投资一个公司,它在几年内都没有盈利,它每天都在消耗我的储蓄,那我会很不安的。事业上的关注度会受到干扰,心里就是慌的,就是没有安全感的那种状态,随时随地都很忧虑。

公司第一年基本上不盈利。但是厂房、设备……大大小小也投入了一千多万。虽然有融资,但是这个一千多万把我们募集的资金已经用掉了一半,还没有任何的盈利。我们所有的创始人员都不领工资的。你想一年你都没有收入,自己一个人可能还好,在有家庭的情况下,你是非常焦虑的。

必须感谢我的爱人,当时她都蛮支持我的。她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做这件事情。有钱没钱,家里都挺稳定。第二年销售额开始往上走,有了800万的销售收入。第三年也都在往上走。最终呢,和其他创业公司一样,因为团队里面的管理、团队不和导致公司解散了。这个公司最后解散分成了4家公司,这4家公司目前都生存得挺好,在市场上都能分得一杯羹,也都是很厉害的。

公司没能往大了走这应该是一个最大的遗憾,但是从2010到2013这三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整个创业的经验丰富了不少。我干的是制造业,它从最前端的原料采购,到控制原料的质量,然后控制生产成本,到研发、制造、推向市场,可以说整个商业从头到尾我全部都经历过了,使我整个阅历丰富了不少,弥补了我的一些短板,丰富了知识架构

我觉得事业的成功要带有一点偏执性。就是如果你觉得你做的事情是对的,它能够做成一份事业,你应该去坚持。但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是不建议他们一毕业就创业,我建议他们先有积累。这个积累是经验方面,商业规则方面,这一方面你在学校是完全接触不到的。你要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之后,第三年、第四年再来创业会更好。

我最近阅读量倒是不多了。之前任何成功人士的传记我都喜欢看,包括马云、柳传志的传记……尽管他们不会把成功的秘密和细节写得很清楚,但你可以从中感觉他们行事的方式,掌握商业规则,或多或少吸取一些养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