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绿色消费与可持续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与可持续消费行为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莉说,网络上纷至沓来的商业促销经常让她应接不暇,购买行为也不再基于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的消费意愿增强,消费能力充分释放,这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因此,消费端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资源环境影响有着非常大的调控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非常必要。”

绿色消费与可持续消费行为

案例导入

过度消费带来“幸福的烦恼”,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新买的衣服没来得及穿就已过季,日用品从未打开包装就已过期,家里的东西有时竟多到放不下……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不少人最苦恼的不是消费“太少”,而是“太多”,“不买难受,买了后悔”。当物品不断囤积,甚至超出生活的承载能力时,“无处安放”的就不仅仅是物品本身,更是被过度消费捆绑的生活方式和大量闲置、浪费的资源。

钱包越来越鼓,花钱越来越爽,东西越买越多,但过度消费也催生了一些烦恼。

对于家住深圳南山区的刘莉来说,给孩子购买玩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小孩子对玩具总是“喜新厌旧”,眼看着家里的玩具越积越多,刘莉很发愁。

“喜新厌旧”的不只是孩子。刘莉说,网络上纷至沓来的商业促销经常让她应接不暇,购买行为也不再基于需要。衣橱已经满满当当,她还是会持续买下新衣。“换季的速度越来越快,潮流的周期越来越短。”刘莉表示,自己每天要花两个小时逛网店,周末甚至更长,远远超过逛街购物的时间。

除了便利的网购,支付方式的变化也让人们对心仪的商品“触手可及”。在北京读大学的冯添,身边就有不少同学使用分期消费——“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资源”,申请容易、手续便捷、无须抵押,凭借这些特点,分期消费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冯添也发现,同学们更换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率比过去高了许多,但是更新换代后的“淘汰品”处理起来却很伤脑筋:留着没用,卖掉又担心泄露个人隐私……

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一些新的消费形式。辽宁大连中山区的张欣经常在社交平台参与亲戚朋友间的“拼单”,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比如,4.9元六包的原木抽纸、29.9元的凉席三件套、68元的多层储物柜组合……虽然“拼单”能买到不少价廉物美的商品,但张欣也承认,自己经常会感觉东西“买多了”,囤积下来的商品占据了家里不小的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的消费意愿增强,消费能力充分释放,这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认为,过去大量的环保政策都是从生产端入手,而很少从消费端介入。但是研究表明,消费端的节能减排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最下游每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消耗,可以在产业链上游减少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资源投入或污染排放。“因此,消费端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资源环境影响有着非常大的调控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非常必要。”

循环型消费方式正在兴起,旧物回收利用越来越有市场。

眼下,一些推崇“简约适度”生活方式的群体不断涌现,从居家、出游到餐饮,“极简主义”“断舍离”等概念逐渐从“小众”追求变为大众潮流。

“我从家里清理出十几个大垃圾袋的物品。很多衣物、书籍小家电多年不穿、不用,还要占空间。有时候为了打扫除尘、翻找物品,耗去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清理掉这些无用的东西,觉得生活一下子清爽了,平时买东西也更谨慎,绝不再冲动消费。”北京通州区格兰晴天小区居民孙雪认为,新的消费理念对自己影响很大,“不仅是物质生活简约适度,精神世界也要懂得做‘减法’,追求健康人生品质。”

倡导新的生活方式,除了做“减法”,还可以做“乘法”——循环型消费方式正在兴起。“新租赁”、二手交易、回收再利用等,不仅能“花小钱办大事”,而且更加环保可持续,既拓展了新的消费领域,也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

比如,为家里玩具太多而苦恼的刘莉最近就发现,可以在某支付平台上租用玩具,一套原价229元的乐高“特技摩托车”组合,租赁价格是1.6元/天,租赁时段从14天到42天不等,有五种不同的时段可供选择,利用自己在该平台上的信用积分,还能免押金。付款完成两天后,刘莉就收到了这套玩具组合,孩子玩了14天,算上快递费用,总共才40多元。“比自己买划算多了,而且也挺方便。听说有的平台还能办年卡,我也准备办一张。”她说。(www.daowen.com)

15.5元/天租一部水下运动相机,50元/天租一套女士晚礼服,11.8元/天租一台空气净化器……“租赁”正在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新选择,从数码产品到箱包配饰,从婴童玩具到家具家电,“万物皆可租”也让越来越多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上“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

北京海淀区的陈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儿童玩具和图书方面投入不少。“家里有两个孩子,玩具和书都可以用两遍,所以觉得给孩子的投资是很值得的。”不过,她还是会把孩子们看过的图书放在二手平台上出售,希望旧书能够“发挥余热”。她说,自己不太在意旧书能卖多少钱,基本上相当于半卖半送,“能把旧书利用起来,将知识传递给他人,我觉得很有意义”。

冯添经常关注校园二手交易的微信群。“同学们一般会将闲置物品信息发布到群里,像三脚架、正版光盘一类的新产品很贵,买二手货又不会影响功能的发挥。”冯添认为,二手交易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还能带来更多乐趣。“二手书上的笔记能加深理解,二手交易过程中同学之间还能找到共同兴趣,建立新的联系。”

另一方面,对旧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开始为更多人所接受。今年3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就推出旧衣回收环保行动,联合专业回收机构上门取旧衣,并将回收来的衣服进行科学分拣,分成不可穿戴和可穿戴部分:不可穿戴的部分经过处理工艺再生成纺织原料;可穿戴的会经过消毒清洗用于爱心捐赠。三个月的时间里,这项行动让500吨旧衣服得到回收和科学利用,减少了1 800吨碳排放。

闲鱼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愿意参与回收的人群中,有24%的人希望旧衣服能够得到环保处置,20%的人希望解决空间占用问题,33%的人希望旧衣服能给到需要帮助的人,80%的人支持回收不求回报。

闲鱼业务负责人谌伟业表示,实际上旧纺织品的用途极其广泛,尤其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优势明显,如经过开松、加工的废旧纺织品纤维,纤度达到一定数值的,可以重纺面料;达不到要求的短纤,可向汽车材料、建筑材料等方向延伸,制成墙体材料、水泥增强材料、消防水带等产业用纺织品。“闲置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有深远的环保意义,更多人参与到旧物回收利用中,显示出我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017176924872443.(引文有修改和删减)]

案例解析

加强宣介和引导,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成为更多人喜爱的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参与,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介、引导方面还存在短板。20世纪60年代,日本以环境公害事件为契机,开展全民环境教育。从中小学阶段,人们就开始接触生态环境相关知识。而在垃圾分类等方面,环境教育还会进行具体的指导。“比如,居民搬家到了新地方,当地的居民手册里,就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垃圾分类。”

“环境教育的模式创新很重要。”通过模式创新,可以让更多人在环保行为中找到乐趣,有利于提高承担环境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国外就有DIY(自己动手制作)的环保产品展览,教参观者如何把废塑料做成新的包装物、怎样通过艺术的创造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等。“这种新的教育模式除了能普及环保知识,还能教授环保技能,并通过分享交流等形式,促进环保理念的有效传播。”

在生产端,生产商应该把生态设计纳入考虑范围内,让产品有利于后续处理或循环利用。以PET塑料瓶生产为例,外部标签应采用物理热塑封工艺,改变传统的黏胶型封装,瓶底也尽量不用非PET材质,从而大大降低塑料瓶的材料混杂程度,这种单质化设计可使回收后的再利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在消费端,则要鼓励商家也参与到绿色消费的行动中。”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使商家在推动绿色消费的同时,竞争力不会因此受到明显影响。

“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不是一次展览、一场活动就能解决的。”要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社区、延伸至家庭,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崇尚节约的良好氛围。

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各种世界性环保组织纷纷崛起,对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于是,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绿色消费之风蔚然兴起,绿色产品、清洁营销应运而生。一个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核心的“绿色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