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作为一个客观因素,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种影响作用就是价格的心理功能。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1.价格是消费者衡量商品价值和品质的直接标准
在对商品品质、性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价格是消费者判断商品品质的主要途径。许多人认为价格高表示商品质量好,价格低就表明商品品质差。在这种心理认识的作用下,便宜的商品价格不一定能起到促进消费者购买的作用,反而可能会使消费者产生对商品品质、性能的怀疑。适中的价格,可以使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有放心感。比如,同样的两件衬衣,一件包装精美,标价280元;一件包装简单,标价120元。在不告知消费者衬衣为同品质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认为包装精美的衬衣品质好,所以价格也要高一些。
2.价格是消费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象征
一些消费者往往把某些高档商品同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观念、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等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购买高价格的商品,可以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和高雅的文化修养,博得其他人的尊敬,并以此为满足;相反,使用价格便宜的商品,则感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相符合。
3.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要
在经济学理论中,价格上升会引起消费者需求下降,抑制消费;而价格下降则会增加需求,刺激消费。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情况则恰恰相反,各种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时,会使消费者产生紧张心理,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上升,从而增加即期需求,最终刺激了购买行为;反之,则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下降,减少即期的需求,产生“买涨不买落”的心理现象,最终抑制了购买行为。然而,这种调节功能还取决于商品的种类和消费者对此商品的需求程度。比如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上经常会出现房价上涨时排队买房、出现下降的预期时持币观望的现象。(www.daowen.com)
思考与讨论
“梯子价格”销售策略
美国有一名叫爱德华·华宁的商人,在波士顿中心开了一家商店,采用“梯子价格”降价销售商品。其做法是:前12天按原价销售;从第13天到第24天降价25%;第25天到第30天降价75%;第31天到第36天,如仍未售出,则送慈善机构。之所以采用此方法,是因为他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我今天不买,明天就会被他人买走,还是先下手为强。”事实上,许多商品往往未经降价就被消费者买走了。
[资料来源:高博: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引文有修改和删减)]
问题:价格是不是销售的决定性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