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
喇叭裤和蛤蟆镜的时髦盛行时期确说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而在80年代逐渐消失。那个时候,拿着收录机去郊游,非常时髦。再就是扛一把吉他,不会弹也拿着,反正就是时髦,也不嫌累,年轻人聚会有放唱片的,有放磁带的。
港台电影那个时候的形象基本也是喇叭裤,裤脚宽得足以当扫帚的“奇装异服”也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外表不分男女,拉链一律开在正前方的裤子,在那时大多数人们的眼中,与“不正经”几乎画等号,好人家的孩子是不能穿的。然而,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让人惊叹,也就一两年的功夫,喇叭裤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喇叭裤流行之初遭到校方的严禁,学校里每天都要检查,大街上还有专门的联防队员检查,“抓到穿喇叭裤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肯定是上来先按倒,然后把喇叭裤的裤腿剪掉……当然这都是在刚有喇叭裤的时候,后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大家也就习惯了,接受了”。
与喇叭裤同来的时尚物品是蛤蟆镜。所谓蛤蟆镜就是太阳镜,但由于其比较大,夸张地说可以遮住上半张脸,所以人们都嬉称为蛤蟆镜。“买回一副蛤蟆镜,一定要把贴在蛤蟆镜上的标签留下,因为标签上往往会写着‘香港’‘广州’这样的地名,在人们最初的印象中:从南边儿来的东西才是好东西。”这种流行是一般年轻人无法拒绝的。当时有过与喇叭裤一样的命运,剪掉裤子,没收墨镜(蛤蟆镜)。某些眼镜厂专门生产了只为成人戴的一次性蛤蟆镜(起名玩具眼镜),没收了再买。后来这样的也不让生产了。
20世纪80年代初,收音机已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单卡录音机,这种录音机基本都是进口的,松下的、日立的、三洋的……虽然很沉,但年轻人还是愿意把它扛在身上,随时按下键子,歌声随之满大街四处飘荡。有人回忆说:“当时能有这样打扮,可以与90年代那些刚拿‘砖头大哥大’人的派头相媲美。”(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https://www.7788.com/33041/auction-3407-73114.html.]
案例解析
流行是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而愿意一起行动的心理强制。思想、行为、信息和商品常常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传播蔓延。流行爆发的那一刻,即达到临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改革开放后的喇叭裤、蛤蟆镜和录音机,等等,都曾经是风行一时的流行商品,大街小巷,人们竞相购买,消费者以拥有这样新潮的商品为荣,从而引发时尚潮流。购买者往往通过消费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和情感。
消费流行会对社会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当企业推出一种新的商品,如果成为流行商品以后,由于市场广阔,销量增长迅速,销售时间集中,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反之,如果对消费估计不足,商品将产生大量积压,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消费流行会带来广阔的市场,也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同时,消费流行的商品是市场的重点商品,因为它们销售迅速、购买活跃,产销双方都能获得较多的利润,在流行商品的带动下与此有连带消费关系的商品,以及其他许多类商品也会大量销售,使市场活跃、繁荣兴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