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我概念对行为的引导作用及影响

自我概念对行为的引导作用及影响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体行为的作用。积极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引导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习惯于将每一种经验赋予积极的含义。因此,自我概念积极的人会表现出自尊、乐观、健康、成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则表现出自卑、无望、沮丧、孤独。温纳的自我归因论认为动机并非个人性格,动机只是刺激事件与个人处理该事件所表现行为之间的中介而已。

自我概念对行为的引导作用及影响

1.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

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是指保持个人的想法与情绪、行为一致。通过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体行为的作用。积极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引导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当人的不同信念和态度之间或态度和他的行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状态。

2.决定个体对经验怎样解释

自我概念对经验的解释作用,即个体倾向于按照与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不同的人对于完全经历了相同的事件后的解释可能是不同的,自我概念影响着人解释经验的方法。自我概念消极的人习惯于将每一种经验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在一起。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习惯于将每一种经验赋予积极的含义。这些积极或消极的经验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决定个体自我期望的水平

人对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期望与自我概念相一致,人后继的行为也由自我概念的性质所支配。因此,自我概念积极的人会表现出自尊、乐观、健康、成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则表现出自卑、无望、沮丧、孤独。可见,培养个体对于自己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并提出恰当的期望值,有助于个体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进。

4.引导自我成败归因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和温纳提出并建立了一套从个体自身的立场解释自己行为的归因理论。温纳的自我归因论认为动机并非个人性格,动机只是刺激事件与个人处理该事件所表现行为之间的中介而已。每当个人处理过一件刺激事件之后,个体将根据自己所体会到的成败经验,并参照自己所了解的一切,对自己日后的行为后果提出以下六方面的归因解释:

①能力。自己评价应付此项工作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

②努力。反省此次工作自己是否尽了最大努力。(www.daowen.com)

③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对此次工作感到困难还是容易。

④运气。一个人自认为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有关。

⑤身心状况。凭个人感觉在工作时的心情及身体健康状况。

⑥别人反应。在工作当时及以后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态度。

这六项因素中,①、②、⑤三项属于内在因素,③、④、⑥三项属于外在因素。一个人对自己工作成败的归因取向,将影响个体以后再从事类似工作时动机的高低。一个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的人,相信自己的努力,他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归因于自己的细心或疏忽,认为自己需承担责任,成功和失败都从主观上找原因,形成积极的信念。这样的归因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实现能力。

案例解析

小刘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一家知名公司里工作不到一年就当上了总经理助理。她工资虽然不太高,但是却经常出入专卖店购买名牌服装,使用高档化妆品。她从来不到农贸市场或者地摊上购买商品,认为这样做有失自己的身份。

[资料来源:高博: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引文有修改和删减)]

试着分析一下小刘是怎样进行自我认知的,产生这种购买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