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抓住时机,打造爆款产品

如何抓住时机,打造爆款产品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偶然得之,无论是横空出世还是大器晚成,能够成为IP的,最重要的转折需要有一次爆款机会。)所以你看,陈升打造刘若英这个“爆款”,有三个点值得我们反思:第一,匹配程度。陈升并没有根据当时市场上普遍的喜好创作,而是根据刘若英的特点量身打造了《为爱痴狂》,歌曲中刘若英的高音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一举奠定了她在音乐上的风格。

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偶然得之,无论是横空出世还是大器晚成,能够成为IP的,最重要的转折需要有一次爆款机会。

没有形成爆款,就很难形成焦点,而没有焦点,就没有足够的引力聚合到足够的关注。

比如,《太子妃升职记》的营销人员早在开播之前就准备了300多个槽点在不同的阶段抛给网友。在投放过程中,发现网友围绕槽点的“UGC”更具看点,他们放弃了之前预设的一些“原著”“穿越”等话题,对网友发现的“穷”“鼓风机”“淘宝服装”等最为热议的槽点进行推波助澜,使得讨论声音一阵高过一阵,“UGC”完全呈井喷态势。

从0打造IP,怎么能百分百确定能爆发呢?

不得不承认有运气成分,所以,为了提高成功概率,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类似于韩国的造星流程,挖掘有潜力的年轻人,哪个人一旦形成关注,立即集合所有的资源推成爆款。

耐克等知名的体育用品巨头,在很多明星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就先签下来,这么多人总有一个能形成爆款,哪怕最终只成功一个,这个明星未来返回来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当初投入的资金,这和创业风投人的逻辑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很多人经常喊着自己遇不到伯乐,自己的作品被低估,或许不是真的不好,你的默默无闻就是因为你的人生缺少一次爆款。

要么是内容确实不好,没有达到爆款底线,要么是运气不济,除了自己继续努力,没有人能给你答案。

或许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因为,大多爆款,都是“憋”出来的。

1990年的时候,在美国学音乐毕业,刚回到台北的刘若英正在考虑将来的出路,因缘际会认识了滚石唱片公司的陈升,经过双向选择后刘若英加入了滚石唱片陈升的工作室,开始跟随陈升学习流行音乐与创作。

来到工作室不久,陈升就按照刘若英的性格、情绪为其量身打造了后来传唱华人世界的《为爱痴狂》。

陈升知道这是一首可以火的歌,但是感觉刘若英的火候还没有到,而且一张专辑能不能让刘若英一唱成名,他没有足够的把握。

于是他憋住没有发行,而这一憋就憋了三年多。(www.daowen.com)

直到1994年的时候,当时的新晋导演陈国富要拍一部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陈升推荐了刘若英作为主演。《为爱痴狂》是这部电影的插曲,也是刘若英的第一支单曲,陈升叮嘱她,“如果这次这首歌唱不好就丢进垃圾桶里吧”。

《我的美丽与哀愁》于1995年上映,在短时间内让大量观众接触并接受了刘若英,也让刘若英的表演才能发挥了出来,火了就要趁热打铁,刘若英同年以电影《少女小渔》获得第40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而《为爱痴狂》作为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插曲一举获得了1995年“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奖”。

同样还是1995年,刘若英的第一张专辑问世,名字就是《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

这一年刘若英彻底大火,奶茶之名名扬华人世界。

你可以看到,陈升打造一个歌手不像一般人想的那样能早推就早推,早点推出去成名了给自己挣钱,陈升觉得没有到那个火候和时机,就不能推,一旦到了那个点,不爆都不行。

大多一举成名的爆款,都少不了“憋劲儿”。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拿刘若英来说,在这“憋”的三年多里,作为助理经常就抄抄音乐小样,做点杂事,甚至平时还得打扫女卫生间。(男卫生间谁打扫?金城武。这是另外一个爆款故事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所以你看,陈升打造刘若英这个“爆款”,有三个点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匹配程度。陈升并没有根据当时市场上普遍的喜好创作,而是根据刘若英的特点量身打造了《为爱痴狂》,歌曲中刘若英的高音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一举奠定了她在音乐上的风格。所以做人做事都要量体裁衣,穿着别人眼中的爆款,未必能过好自己的人生。正如某宝的买家秀给我们的启示,爆款总有,但不一定都要竞相效仿,只有匹配自己特征的爆款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风格的延续,才有足够的生命张力

第二,单品爆款。很多人觉得一个明星要火,必须有好多好多作品,但你看陈升用那么长时间就给刘若英打磨了一首《为爱痴狂》,而且是借助《为爱痴狂》作为电影插曲大火的力量顺势推出专辑,爆款的流量效应惠及了其他作品。所以一瞬间的“多”不一定就是“好”,对于观众来说一瞬间选择过多,注意力失焦有时候不见得是好事。所以你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做一类精品手机”的公司的估值一天比一天高,一些搞“机海战术”的公司渐渐没落甚至消失掉了。

第三,慢慢来,比较快。三年多,对于滚石的陈升来说是很漫长的,带徒弟需要出成绩,不能看着像在养闲人,但是陈升没有着急,而是在等待一个爆款的时机,时机一到,不爆则已,一爆惊人;对于当时刚毕业的刘若英来说,正值青春年少、大展宏图的年纪,又处在荧光灯普照的文化领域内,能忍住寂寞,憋到爆款,这需要耐心、需要信心,更需要一点平常心。所以,以后你们看到某人突然火了,不是事发突然,只是你不知道他们在之前默默积累了多久而已。比如小岳岳,在郭德纲手下经历的磨练,也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参见后文岳云鹏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