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IP崛起!文化产业迎来大爆发

IP崛起!文化产业迎来大爆发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国民对文化消费的诉求、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的政策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韩国人对于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韩国在文化产业战略战术上的成

2016年,不是在谈网红经济,就是在聊IP这个话题,似乎2016年玩互联网的人,不知道这些概念就落伍了。

说到网红,大家多少都理解。但说到IP,估计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IP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也有人批评说,IP这个概念国外早就有了,有些人就喜欢做搬运工,从国外抄来一些概念在国内炒作,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们并不否认IP的确是国外已有的概念,而且不管叫不叫IP,类似的商业模式在欧、美、日、韩,甚至在早些年的中国香港都已经相当成熟。

那为什么突然在中国对IP概念如此热炒呢?我们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国民对文化消费的诉求、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的政策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

所有文化产业的爆发都始于经济增长,都得从0到1,只是快慢迟早的不同。让我们把目光先跳出中国,分享一个近邻的故事,这位近邻叫韩国。

韩国,一个文化产业大国的崛起

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创造了“汉江奇迹”。

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韩国人对于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进入一个中速增长转型期,韩国政府开始思考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动力会来自哪里。

科技产业自然不能撂下,韩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如今来看是很成功的,三星目前是可以跟苹果整体抗衡甚至偶尔占上风的一个品牌。不过韩国更成功的是在战略上扶持了另一个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这个产业带来的性价比要高过科技产业,那就是文化,我们老百姓更直观地称之为韩流。

为什么说文化产业性价比高呢?

第一,文化产业对环境无污染,还能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

第二,文化产业大多是智力成果,不需要依赖太多资源。韩国国土面积不大,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而文化产业有个特点,不需要多大投入,但是一旦产生效益之后相当持久。

这种对国家发展有持久好处的战略,似乎也是被韩国既有的自然资源格局给逼出来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对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扶持。除了资金,还利用国家的行政力量对文化行业进行强化引导。

比如,韩国网游刚开始发展时,各个公司没有技术人才开发引擎,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引擎,而游戏引擎就像是汽车里的发动机,控制着游戏的运行,非常关键。于是韩国政府拿资金招募人才,开发了一套免费引擎授权给韩国各大游戏公司使用。初期这种支持方式让很多游戏公司可以专注于游戏本身的设计,后期大浪淘沙还剩下的公司,等他们实力强了以后自然有资金和技术自己开发,或者直接购买国外的引擎。

再比如,很多人追韩剧是觉得韩剧的剧情吸引人,韩国政府在电影电视剧的剧本方面的扶持就体现出来了。20世纪70年代,韩国本土电影院还是以放映外国影片为主,90年代韩国政府确定电影配额制政策,这一政策令韩国导演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契机。政策虽然有了,但影视产业最重要的是编剧和剧本,当时韩国这方面力量还比较薄弱,所以韩国政府除了大力推动在大学里开设影视编剧专业外,还鼓励、扶持开办了大量编剧班。在街头密布着各种编剧培训,鼓励有兴趣的人参与,包括全职的家庭主妇。

你可不要小看家庭主妇,那几年培训出来的家庭主妇有很多成为韩国电视剧的主力军,不少有名的韩剧就是这些家庭主妇编出来的,这其中包括后来鼎鼎有名的《大长今》。为什么韩剧中有那么多描述家庭的故事,而且很多人爱看,那是因为这些编剧有亲身体验,剧本写出了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www.daowen.com)

在韩国,一方面,编剧在影视剧环节里极有话语权,能决定剧情的走向,导演和演员都不能擅自更改;另一方面,编剧的稿费相当高。这些政策和调性,都刺激了编剧行业的高质量产出。

1999—2003年,五年的票房冠军均为韩国本土电影,依次为《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朋友》《家门荣誉》《杀人回忆》,这些电影观影人数都在500万人以上,口碑、票房都不错。

好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韩国的文化产业再强大,刚开始也需要学习、摸索。韩国政府以行政力量作为后盾,发现哪个环节薄弱就想办法巩固和加强。

我们也看到,韩国的文化产业一旦度过最难的从0到1阶段,后面的从1到100会相对容易,从一个文化进口国快速变成一个文化出口大国,文化产业对韩国经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到底有多大?出口韩剧、卖电影,挣点版权费?当然远没有那么简单。

韩国偶像剧开发出来,首先火爆的是偶像们。Rain、李敏镐、金秀贤……一路走来,从不乏偶像,一个下去,另一个接棒。

一旦偶像确立了,那带动的产业可就大了。以女孩子们为例。看到MV、韩剧里的女孩子,人家穿的衣服怎么这么好看,我得去买……再看人家的搭配那么得体、那么漂亮,我得学……韩国的服装业一下子就给刺激起来了。

韩剧里说了那么多好吃的,看得人直流口水,干脆假期到韩国旅游,到首尔看看,又到这个洞那个街去吃喝玩乐,把韩国旅游市场刺激起来。

韩剧里的女孩怎么长得这么好看?看新闻说她那颧骨、下巴都整过,那我也去吧。整容业的利润自不必说,韩国整容医院现在更是吸金利器。

“长腿欧巴我们爱你!”看到欧巴们影响力这么大,中国的许多企业是不是花天价签约偶像们拍广告做代言……

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韩剧中主角们所用的手机大多都是三星,很少出现iPhone或者其他牌子,这无形中给三星打了广告,比如《来自星星的你》热播之后,女主角千颂伊同款手机非常热卖。而在韩剧中经常出现的社交软件LINE,是一个类似微信的应用,由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

这个软件可以看到大量韩国明星或者团体的动态,经过韩剧的热映和大量植入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和使用,LINE于2011年6月才正式推向市场,目前全球注册用户已超过4亿。

所以,一种韩剧文化输入过来之后,开发的是一整个庞大的市场,文化输出的同时输出自己国家的产品、娱乐、语言……而这个市场产生的效益,那是韩剧本身多少倍都不止的。

韩国这个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既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价值,也可以看得出文化产业链能量之强大,时间之持久。韩国在文化产业战略战术上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

但是这和IP有什么关系?我们提到的《大长今》、韩国的长腿欧巴们,在文化产业里就被看做是极具商业价值的IP,这也就是本书重点为各位介绍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