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听投行话要反其道而行之

听投行话要反其道而行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听投行说话要像听球王贝利的“乌鸦嘴”那样反过来听。同样的道理,放话的专家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只要那时是政府的雇员或顾问,那他绝对会站在政府的立场替政府说话。泡沫破灭后,凯斯勒和罗森的桌上堆满了投资人激动与愤怒的电话留言纸。罗森认为他有说话的权利,至于买不买是投资人自己的决定,亏损当然得自己承担了。

听投行话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这里教你一个小窍门:通常来说,投行准备做多时,往往会唱衰大市,这是在为它们的进场做准备;反之亦然。所以,听投行说话要像听球王贝利的“乌鸦嘴”那样反过来听。比如前两三年,高盛已经做空油价,就在油价超过120美元/桶接近130美元/桶时,它忽悠别人赶快进场,否则油价会涨到200~400美元/桶!结果,等大家都进场之后,油价一路下滑,曾下跌至30美元/桶!高盛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谁亏了呢?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了吧。

同样的道理,放话的专家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只要那时是政府的雇员或顾问,那他绝对会站在政府的立场替政府说话。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宣称人民币币值至少低估了25%~40%就是个例子。他曾强硬地表示,如果不拿出强硬的威胁措施,美国不会取得任何进展。这样的话,我们该怎么听呢?又如美国的失业率数据,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真实的失业率其实早已突破17%,这是公开的秘密,只要下点工夫就能查明白,但好些经济学家就是有本事把失业率“降”到10%以下。再看美国楼市,曾经明明深陷沼泽房价“跌个不休”,可不少专家就能在当时将其解读成市场见底回升了。这几年来,奥巴马的救市举措只不过解救了闯下大祸的华尔街而已,又增加了几万亿美元的债务,市场依然疲软,金融危机正在向纵深蔓延,更大的危机正在前面,可有些专家睁着眼睛说瞎话,胡诌危机已然过去……

就像我们在前文说过的,就连“股神”巴菲特的话都不能全听。对于投资者来说,和你同在市场中的巴菲特是你的竞争对手。他把投资的秘诀告诉了你,你赚多了他不就赚少了吗?这是个简单的“利益冲突”(conflict interest)的道理。

普通大众很容易盲目相信权威,一听说对方是某某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美国顶尖大学的终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被他们迷惑了。但其实经济学并不是数理化那样极为严谨的科学,很多结论都是在假定的模型下得出的。金融牵涉的是方方面面的利益,时常被政府和大金融机构操控着,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又能准确地预测呢?更何况许多学者、专家、教授背后的靠山是大投行等金融机构,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只能是他们的靠山。不认清这一点,被忽悠进场的投资人就很容易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www.daowen.com)

曾经是华尔街金牌分析师的凯斯勒,在他的忏悔录《华尔街的肉》中讲了一个故事:当英特尔的股价在20美元时,凯斯勒分析它的前景看好,应该会涨到35美元。但他的同事罗森——当年高科技企业的头牌分析师非要他把目标价格调整至50美元。就这样,靠着分析师不断提高价格目标,做出建议,推高股市,从而形成了泡沫。泡沫破灭后,凯斯勒和罗森的桌上堆满了投资人激动与愤怒的电话留言纸。凯斯勒向投资人一一回电致歉,但罗森竟然连错误都不愿承认。罗森认为他有说话的权利,至于买不买是投资人自己的决定,亏损当然得自己承担了。

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是,人们往往不爱听实话,偏偏喜欢听神话。金融财经说穿了只是个常识问题,即1+1=2,永远不会等于3。

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两位专家的例子。通过谷歌搜索不难挖出那两位专家的背景:原来,他们一位是黄金指数基金的经理,另一位是某投行的分析师,而这个投行正在做空黄金……真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用“看懂财经新闻的四项法则”中的第二条来分析,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两人的言论大相径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