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带一路缺乏回应负面舆论,信息量不足

一带一路缺乏回应负面舆论,信息量不足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从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召开后,热度开始激增。2013年9月至2019年4月间,“一带一路”相关的新闻热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等,“一带一路”一直处于热搜状态,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项目信息的需求量较大。

一带一路缺乏回应负面舆论,信息量不足

以“One Belt One Road”和“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为关键词,通过谷歌(Google)搜索工具统计自2013年9月至2019年4月间“一带一路”相关新闻信息并进行抽样分析发现,“一带一路”相关的新闻热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召开后,热度开始激增。2019年4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召开前,热度再次出现迅猛增长。呈现如下特点:

一、从全球搜索度来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居世界首位,其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此也较为关注。2013年9月至2019年4月间,“一带一路”相关的新闻热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到2015年,“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受关注度较低,从2015年6月开始出现增长,2017年5月热度激增,2019年4月热度再次出现迅猛增长。

二、项目落地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相关信息关注更多。在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等,“一带一路”一直处于热搜状态,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项目信息的需求量较大。

三、传播态势和信息量相对低迷。中国企业实际参与的“一带一路”项目覆盖世界六大洲,总数接近3 120个,但媒体报道覆盖面有限,只找到了215个项目有相关媒体报道,仅占总数的6.89%。大多数项目存在“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情况。(www.daowen.com)

四、通过对“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在建或已建项目数量和新闻报道数量进行统计比对,发现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较早的国家各类建设项目多、进展快,与之对应的新闻报道较多。在非洲、南美、大洋洲等地,虽然在建项目多,但相关报道量却极少,且报道类型多为消息,一稿多发,涉及深度报道的项目很少。旺盛的信息需求与相对薄弱的信息供给之间形成反差,导致沿线国家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信息饥渴”,各国获取“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信息渠道仍相当缺乏,当地政商界人士几乎都有“信息不足”的抱怨。

课题组选取25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央企作为样本,对央企在海外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开展海外传播情况进行抽样分析后发现,各企业海外传播力度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传播效果不突出,对负面新闻缺乏应对机制,导致“一带一路”项目的实际开展状况与国际舆论形象不符。

此外,为探测外媒报道对“一带一路”项目的价值倾向,课题组对美联社、BBC、路透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10家西方主流媒体进行了梳理,获得了与“一带一路”央企相关的新闻5 748条信息,其中路透社的相关报道为2 202条,仅2018年就有455条,但近半数新闻涉及环境污染债务、输出落后产能、金融腐败、项目缺乏透明度等负面内容。面对外媒大量的猜测性、否定性报道,中国的出海央企极少正面回应,相当一部分企业秉持“事实胜于雄辩”的看法,认为项目运作是否成功重在实际工作,不愿在媒体关系、公关宣传上投入太多资源,几乎将公共话语权拱手让人,普遍存在对负面信息回应缺位,社会责任不到位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