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旅游开发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当地居民也从中受益不少。但多年来,以诺邓为例,其管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一直没有理顺,日常保护基本处于既无专门单位、也无专职人员负责的状态。由于责任主体不清,没有明确直接的具体负责人和管理者,导致“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抓几天放几天、时紧时松等问题一再出现。虽然诺邓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一直有领导组办公室协调处理,但其只是临时设置的权宜机构,既没有审批权,更没有执法权。也因为“临时”,工作没有连贯性,人员和机构都缺乏稳定性,无法建立根本性的保护机制。
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的诺邓,民宿越来越多,古建筑越来越少,千年白族村的原真性正在逐渐逝去。所剩不多的古建筑、古院落因不规范的开发、修缮逐渐失去原有的味道和风格。而争先恐后的客栈建设,正在进一步地消除诺邓民居的居住风俗与传统格调。出名的诺邓火腿也随着销量的增加,难再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宣传的那样美味。(www.daowen.com)
相比于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乡村的最大难题在于“贫困”的阻挠,和一群积贫积弱的村民谈古村保护的文化知识恐怕收效甚微。诺邓村最初发展旅游业是为了脱贫,因此对于居民来说,发展旅游就等于增加收入,这是一个纯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文化是分开的,脱贫是第一要务,保护遗产的重要性排在其后。然而,太过商业化的旅游业并非长久致富之道,它只不过是将低端经营模式引入一个原本文化底蕴、自然资源丰厚的地方,而后在破坏古建古迹原真性的同时,逐渐使这里的文化资本贬值。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只看到经济资本,而忽略文化作为资本的价值。我们虽然要强调旅游开发中的文化性,但更应在经济路径中加入文化的要素,而不是发掘文化的资本属性。因此,对文化遗产的资本性进行挖掘,让更多的人看到文化作为资本所产生出的类经济价值,似乎比宣传教育更切实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