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祥云云南驿: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茶马贸易历史

祥云云南驿: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茶马贸易历史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祥云云南驿距今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设置行政区域的地区之一,现居民主要为驻滇汉人的后代。马店是云南驿古建筑的重要代表,其中以大马店最为典型。大马店复杂的建筑结构、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是云南驿高度发达的马帮经济下的产物,也是如今我们研究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参考。李、钱是云南驿的两大族姓,均靠马帮起家并获得长足发展。云南驿作为交通枢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祥云云南驿: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茶马贸易历史

“驿前有里堠(瞭望敌情的古堡),题东至戎州(宜宾),西至身毒(印度),东南至交趾(越南),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寥寥数语,传达出祥云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同于云龙地处山区,因盐而盛。位于滇西四大平坝的祥云虽无丰富的盐卤资源,却得益于平坦开阔的地理地势,自古以来就是滇西交通的咽喉,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必经之地,是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交汇的重镇,也是“二战”时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的交汇地。然而,时过境迁,现在虽已看不到马帮走过的真实场景以及美国飞虎队的身影,但遗留下的建筑——马店、客栈、商铺、机窝、飞机跑道等,却仍展现出古镇原有的与马帮需求相适应的独特风貌,也记录着当时云南驿作为交通枢纽在战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祥云云南驿距今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设置行政区域的地区之一,现居民主要为驻滇汉人的后代。

1.茶马古道的历史遗迹

如今云南驿还完好地保留着1 000多米长的古驿道,这些古驿道在漫长的历史中经由马蹄的打磨,已十分光滑。现存的古道有两段,呈“丁”字形铺展开来,主要部分称“老街”,宽约5米,自西向东几乎笔直地穿过云南驿。古驿道路面中间选用大小较为统一、形状较为规整的长方形石板铺砌,俗称引马石,道路两侧则是采用不规整的石灰石铺砌。漫长的古道,不仅是当时人们经济贸易的桥梁,更成为文化的摇篮。

云南驿的商铺位于驿道两侧,现存200多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这些商铺始建于明清时期,多为重檐式硬山顶木结构青瓦建筑。大部分的格局为“一门一窗一铺台”。为什么设置成有高度的铺台,当地人给出了两种解释:其一,为方便赶马人,赶马人不用下马就可以买东西;其二,方便背背篓的人,铺台的高度能够让背背篓的人不用蹲下就可以放背篓。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商铺在中间开双合门,中间作为客堂,两侧中一间作商铺,一间为起居用房。

马店是云南驿古建筑的重要代表,其中以大马店最为典型。大马店建于清朝,是目前云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马店,如今已经开发成“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马店与常规的客栈有很大不同:马店的服务对象不仅有人,还有马以及大量的货物,投宿的费用按照马匹的数量来算,而不是按人头来算。马店大多是私人经营,经营者要么以民居形式来建造马店,要么改造民居使其成为马店,经营者的居家与马店经营融为一体,但也反映出一些不同于一般民居的特征,如一层大面积的马厩,立面上起防盗作用的木栅栏,正对大门的不一定是堂屋,入口处有账房和店铺等。当然,也有非民居的马店,即马店完全用作商业用途。这一类的马店虽然不看重居家功能,但仍受当地民居的影响,多重院落组合、尺度、细部等都与当地民居一样。[9]

云南驿大马店占地55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的两层三进带后院的清代古建筑,建筑面积约920平方米。大马店有三进院落,故进深非常狭长。整个布局以院落为中轴线,每个院落形式大小基本一致。一楼左侧与二楼住人,一层右侧为马厩、账房、茶房以及祭奠山神、路神、桥神的正房等。“走马转角楼”等传统白族建筑形式也在此有所体现。大马店复杂的建筑结构、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是云南驿高度发达的马帮经济下的产物,也是如今我们研究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参考。

云南驿的家族大院也极具地方特色,其中又以李、钱两家大院为代表。李、钱是云南驿的两大族姓,均靠马帮起家并获得长足发展。(www.daowen.com)

李家大院为清代重檐木结构建筑群,系李氏族人李大川为其子李廷杰、李廷英等所建,位于云南驿古道南侧入口处。建筑群由沿街而建的五座院落组成,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轻巧。五个院落各有内部大门可以相通,设计很是巧妙。

钱家大院是马店创始人钱治的家宅,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该大院从建筑形式和功能布局上分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五阁齐顶”,所谓“五阁”就是大院子四周的建筑都是五开间;“齐顶”指大院子四周建筑高度一样,皆在8米左右,屋顶、正背相交在一起,围绕着大院子的四间房子分不出主次。其次,细分析大院的平面布局可发现它融合了“四合五天井”与“三坊一照壁”的形制在一起,大院子是“四合五天井”之制,面积次之的院子是“三坊一照壁”之制,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三坊一照壁”依附于一个“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再次,大院分三个入口,大入口主要供居家使用,两个小入口供马店经营使用,从而使居家与经营相对区分开来。据大院中的老人讲,马厩分布在大院子的四周,结合两个入口的设置与两个形制相结合的格局,钱家大院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大院子四周主要供马店经营之用,面积次之的院子四周房间划分复杂,主要是作居家之用。[10]

除以上两家大院外,还有郭家大院,现已成为二战中印缅战区交通史纪念馆。各家大院在功能上既是民居,又是马店,因此不仅保留有大理传统的民居建筑风貌,又结合实际,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

2.“二战”中的战略遗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云南驿继续发挥其交通枢纽的优势,成为中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著名的滇缅公路也从此地通过。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使国际援华的战争物资顺利运送到中国,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建议修筑滇缅公路。1938年年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和数千名工人的牺牲,滇缅公路终于开通,美国将其称作为“高山上的巴拿马运河”。如今通过云南驿的310国道的前身就是滇缅公路[11]

1942年年初,日军攻占缅甸,切断了当时唯一一条输送援华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为保证物资运往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战,中美开辟了从印度丁江到中国云南昆明的航线,即“驼峰航线”。云南驿机场恰好处在驼峰航线的中段。由于滇缅公路恰好位于云南驿机场旁,援华物资可以在云南驿机场卸载后部分运往前线,部分运往大后方。云南驿作为交通枢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弥漫着滚滚硝烟的战争已经过去,云南重归千年的静谧,但残留下的机窝(飞机掩体)却依旧清晰可见。

除滇缅公路及与云南驿机场,当时驻扎在此的美国“飞虎队”,在当地建立“美国红医院”,还开了“纽约餐厅”和“华美餐厅”,云南驿也因此一度享有“小纽约”之誉。当时的云南驿,其国际知名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北上广,外国人的包裹若想寄到那儿,只需填上“中国云南驿”即可。近年来,每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总有飞虎队的后人来到云南驿,走进二战中印缅战区交通史纪念馆,缅怀故人,追忆当年。昔日的战争并没有摧毁古镇,在历史的积淀下,云南驿这些存留下来的建筑在不同时空的遥相呼应下反而有了新的使命: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