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为克服大国崛起困境而对原有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做出的重构,[83]因此“一带一路”首先应被视为中国的新地区战略。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不是先从自己所在的地区事务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84]一般而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潮流之下,不谋一域者不能谋全局。当前,地区合作全面展开,经济与贸易、安全与政治都在地区化的架构内进行着重新组织,各国都在为促进本地区合作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我们迎来了地区一体化的新时代。各国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并行不悖的时代,各国的繁荣只有在其所属地区的整体共同繁荣之中才能得到保障。[85]
一般意义上,由于历史承继的影响,中国习惯用周边来描述地区关系,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视为地区和周边的扩大。“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家,基本涵盖中国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从东北亚、东南亚延伸到中亚、南亚和西亚,直至中东欧和北非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大多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如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中东欧都是大国角力的焦点区域。[86]当前,中国既面临着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强经贸合作和政治关系的重大契机,也面临着严峻的地缘政治压力,还面临着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双向挤压。突破地缘战略封锁,拓展发展合作空间已成为中国实现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向西、向南的战略拓展,以对冲来自东向的挤压,缓解美国等国家在自由贸易谈判领域孤立中国的战略压力并破解其战略图谋,海陆并举拓展发展空间,建设陆路国际通道和海上稳固的补给线,获取更多的海外战略支点,以突破美国的战略软遏制,为改善中国的整体战略环境奠定坚实基础。[87]当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东亚对中国的战略依托价值,这是中国由地区大国走向全球大国、进而发挥全球责任的战略跳板。[88]在整个世界战略重心东移之际,中国当然要把战略重点放在这一地区,提出系统性战略,[89]“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聚焦东亚、立足周边、面向全球的战略谋划,它以提供地区公共产品为路径,致力于重构中国与欧亚大陆国家和周边海洋国家的地缘格局。
“一带一路”是以构建陆海经济合作走廊为形式、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地区合作安排。它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以东南亚和中亚为核心地带。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90]鉴于东南亚和中亚在中国向西、向南拓展的主干线上,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鉴于“一带一路”范围广,需要少数地理枢轴执行空间上的承启、链接和辐射功能,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在空间布局上,南海及周边区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基点,缅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部之锚,巴基斯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西部之锚,中亚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咽喉,哈萨克斯坦位居焦点,俄罗斯则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桥梁。[91]从更广远的地域看,德国、波兰、埃及、土耳其等都体现出战略支点的重要价值,值得我们倍加关注。鉴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多样性,中国积极推动包容性合作,强调通过优势互补寻求共同发展。[92]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价值在于提出地区各国协同发展的倡议,通过形成发展共识,共同创造发展的软硬条件,以实现共同发展。协同既不是对各国有约束力的承诺,也不是难以把握的外部条件,而是实实在在的、共同合作确定的各种措施与项目。[93]
“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地区合作的空间,加快了地区合作的进程,推动着地区内外互联,提升地区一体化水平。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中国与13个沿线国家建设5个自由贸易区,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完成中俄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大力推进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一个立足周边、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企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94]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在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基础上,沿线国家的政策协调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引领者的角色得到沿线各国的尊重与支持,一种新型的国际规则制定模式走向成型。
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政治目标引起美日印欧等的各种忧虑,[95]欧亚非地缘竞争均有所升温。与之相关的是,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走向不乏忧虑之处,它们不仅希望得到收益,更需要时常感受到善意。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双边、次地区和地区合作,循序渐进,进而寻求突破。
【注释】
[1]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8JZD058)“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2018年度对外委托课题“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门洪华,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同济研究基地主任。
[3]门洪华:《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载《国际政治科学》2016年第1期,第63—93页。
[4]杨洁篪:《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载《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5期,第1—6页。
[5]张蕴岭:《中国对外关系40年:回顾与展望》,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1期,第5—26页。
[6]邢广程:《海陆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载《学术前沿》2014年第4期,第90—95页。
[7]李景治:《“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新型大国外交》,载《新视野》2016年第3期,第104—109页。
[8]张幼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发展协同与全球治理创新》,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5期,第88—94页。
[9]顾春光、翟崑:《“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进展、挑战与展望》,载《当代亚太》2017年第6期,第4—23页。
[10]苏长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8期,第4—19页。
[11]门洪华:《新时代的中国对美方略》,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9年第1期,第15—24页。
[12]乐玉成:《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十点思考》,载《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第1—8页。
[13]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2017年5月14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08—509页。
[14]林毅夫:《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中国新的对外开放倡议与举措》,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11—13页。
[15]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213页。
[16]曲青山:《“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担当》,载《人民论坛》2017年第23期,第6—9页。
[17]周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载《财经科学》2017年第12期,第8—13页。
[18]杜正艾:《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战略新定位》,载《当代世界》2014年第11期,第2—5页。
[19]张蕴岭:《寻求崛起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载《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4期,第50—58页。
[20]门洪华:《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载《国际政治科学》2016年第1期,第63—93页。
[21]胡鞍钢:《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体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84页。
[22]门洪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责任与担当》,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3期,第4—25页。
[23]《加快实施自由贸易战略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载《人民日报》2014年12月7日第1版。
[24]林毅夫:《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中国新的对外开放倡议与举措》,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11—13页。
[25]张宇燕:《战略机遇期:外生与内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期,第1页。
[26]秦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及新变化》,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6年第3期,第4—10页。
[27]鲁世巍:《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三个视角》,载《理论参考》2005年第10期,第17—19页。
[28]郑必坚:《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和平发展之路》,载《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第1—8页。
[29]袁鹏:《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载《当代世界》2011年第9期,第1页。
[30]俞正樑、唐喜军:《新战略机遇期:中国引领世界大方向》,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8期,第82—90页。
[3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29页。
[3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页、第22页、第60页。
[3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页。
[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页。
[35]郑必坚:《中国能够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载《求是》2012年第24期,第59页;《把握战略机遇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12期,第1—3页。
[36]隆国强主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第24—25页。
[37]张幼文:《新时代中国国际地位新特点和世界共同发展新动力》,载《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第24—28页。
[38]徐坚:《重新认识战略机遇期》,载《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2期,第53页。
[39]习近平:《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2015年10月29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9页。
[40]习近平:《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2016年9月4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2页。
[41]钟山:《深化经贸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载《求是》2018年第19期,第20—22页。
[42]隆国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载《管理世界》2016年第1期,第2—9页。
[43]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页。
[44]俞正樑:《中国进入战略挑战期的思考》,载《国际观察》2011年第6期,第1—7页。
[45]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载《人民日报》2017年5月16日第3版。(www.daowen.com)
[46]余晓葵:《“一带一路”:以东方智慧求解发展难题》,载《光明日报》2015年2月28日第4版;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载《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5期,第99页;夏先良:《“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的世界经济体系》,载《学术前沿》2016年第9期,第56—75页。
[47]王亚军:《“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创新与典范价值》,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3期,第4—14页。
[48]门洪华:《应对全球治理危机与变革的中国方略》,载《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第36—46页。
[49]余晓葵:《“一带一路”:以东方智慧求解发展难题》,载《光明日报》2015年2月28日第4版。
[50]林毅夫:《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中国新的对外开放倡议与举措》,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11—13页。
[51]谢鲁江:《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者——从“一带一路”建设看中国开放新格局》,载《桂海论丛》2016年第1期,第62—66页。
[52]刘阿明:《中国地区合作新理念——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视角》,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第30—39页。
[53]习近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2016年4月29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01页。
[54]门洪华:《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第13—20页。
[55]黄琪轩、李晨阳:《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模式比较及对“一带一路”的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5期,第103—130页。
[56]高国力等:《促进“一带一路”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载《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8期,第15—18页。
[57]张可云:《“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战略》,载《开发研究》2018年第4期,第1—13页。
[58]张幼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发展协同与全球治理创新》,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4期,第88—94页。
[59]陈文玲:《“一带一路”建设开启新型全球化伟大进程》,载《大讲堂》2017年第6期,第29—48页。
[60]门洪华:《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第13—20页。
[6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页。
[6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
[63]门洪华:《推动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总结与前瞻》,载《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第3—13页。
[64]曲青山:《“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担当》,载《人民论坛》2017年地23期,第6—9页。
[65]宋国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载《国际观察》2015年第4期,第22—34页;门洪华:《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展开》,载《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第16—30页。
[66]钟山:《深化经贸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载《求是》2018年第19期,第20—22页。
[67]王永中:《“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发展》,载《学海》2016年第1期,第118—124页。
[6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页。
[69]吴昊:《深入理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丰富内涵》,载《东北亚论坛》2018年第3期,第3—7页。
[70]张原天:《“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载《人民论坛》2017年地17期,第88—90页。
[71]刘慧等:《“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载《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第545—553页;迟福林:《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区域开放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载《北方经济》2018年第5期,第4—5页。
[72]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载《人民日报》2017年5月16日第3版。
[73]马昀:《“一带一路”:挑战、风险与应对》,载《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37期,第45—52页。
[7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8—59页。
[75]门洪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责任与担当》,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3期,第4—25页。
[76]刘再起、王蔓莉:《“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研究——以话语权和话语体系为视角》,载《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4期,第68—74页。
[77]钟山:《深化经贸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载《求是》2018年第19期,第20—22页。
[78]秦亚青、魏玲:《新型全球治理观与“一带一路”合作实践》,载《外交评论》2018年第2期,第1—14页。
[79]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2013年3月27日)》,载《习近平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30—331页。
[80]王亚军:《“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创新与典范价值》,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3期,第4—14页。
[81]秦亚青、魏玲:《新型全球治理观与“一带一路”合作实践》,载《外交评论》2018年第2期,第1—14页。
[82]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载《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1期,第23—30页。
[83]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0期,第31—60页。
[84]门洪华:《地区秩序建构的逻辑》,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7期,第4—23页。
[85]李寿成:《希望形成东亚多边安全合作体制》,载《日本学刊》2004年第6期,第44—47页。
[86]周强:《中国“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研究进展与展望》,载《世界地理研究》2018年第3期,第1—9页。
[87]卢伟、李大伟:《“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国崛起的差异化发展策略》,载《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10期,第11—19页。
[88]代帆、周幸峨:《东亚地区秩序的未来东亚还是亚太》,载《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第26—32页。
[89]俞正樑:《东亚秩序重组的特点与挑战》,载《国际展望》2012年第1期,第1—14页。
[90]习近平:《“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2014年11月8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97页。
[91]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载《地理研究》2015年第6期,第1005—1014页。
[92]段晓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选择》,载《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12期,第70—73页。
[93]张幼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发展协同与全球治理创新》,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5期,第88—94页。
[94]钟山:《深化经贸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载《求是》2018年第19期,第20—22页。
[95]具体分析参见:钟飞腾:《“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大国关系》,载《外交评论》2017年第3期,第1—26页;门洪华:《关于“一带一路”规则制定权的战略思考》,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7期,第16—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