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迎来塑造新战略机遇的关键时刻

中国迎来塑造新战略机遇的关键时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认清国际环境,把握战略机遇期是成功的关键。[30]随着国内外情势的重大变化,对战略机遇期的把握愈加关键。中国领导人高度关注战略机遇期问题。中国拥有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基础在于中国自身的持续发展。中国战略机遇期正在经历重大背景转换,这就是国际格局进入全面重构期、中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

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认清国际环境,把握战略机遇期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战略机遇期,通常是指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或条件,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25]战略机遇期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26]而且战略机遇往往与战略挑战并存,二者相辅相成。[27]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尤其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几乎每一次战略突破,都与把重大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密切相关。[28]危机确确实实蕴含机遇。在一定条件下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是一条成功历史经验。然而,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似乎突然陷入了某种战略性困境,在安全、经济、政治等各领域都面临着突如其来的严峻战略压力,[29]特朗普主政美国之后更是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遏制、围堵中国的意图彰显,中国战略机遇期是否存在?各界众说纷纭。

21世纪初,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经济迅速崛起,推动中国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国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逐渐从“学习”“对标”转向“引领”,这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之上充分展现大国风范,引领世界方向,这是中国的新战略机遇期。[30]

随着国内外情势的重大变化,对战略机遇期的把握愈加关键。习近平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规划出新时代的“三步走”战略:2017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1]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至为关键。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32]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路线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33](www.daowen.com)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中国既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深刻而严峻的挑战。中国领导人高度关注战略机遇期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革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为中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和谋划提供了认识基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习近平高度重视战略机遇期问题。2013年10月24日,他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指出,周边外交要“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从而有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再次强调了善于寻找和转化机遇的重要性。同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并明确提出中国应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去发现、寻找和利用好机遇期。2017年2月,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会议上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34]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就国内外形势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是指导中国战略的重要依据。

中国拥有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基础在于中国自身的持续发展。正如郑必坚指出的,把握战略机遇期,要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且应当充分估计到,一个将持续影响世界大势的愈益重大的变量就是中国本身的发展,这是我们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至更长时期获得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立足点。[35]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治理处于变革期,国际环境新变化蕴含着新机遇。无论是新技术革命的汹涌蓬勃、跨国公司的全球开拓还是发展中世界强烈的发展诉求,都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也都是中国推动全面开放的战略机遇。[36]在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激烈冲击的背景之下,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立场、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战略机遇的作为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37]这也是中国拥有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战略机遇期正在经历重大背景转换,这就是国际格局进入全面重构期、中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生成条件从相对稳定型和自发型为主向相对脆弱、更加依赖主动塑造能力的方向转变。[38]习近平指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济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不够强,运用国际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39]当前,世界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40]存在严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41]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战略趋向加重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正在转换,经济增长要实现中高速,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五大理念”指导下的新发展战略对开放提出新要求。中国对外开放面临“三期叠加”,即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修复期、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新一轮经贸规则构建期、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比较优势的转换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改变。[42]正如习近平总结指出的:“希望大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43]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在继续拥有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战略挑战期,风险与挑战亦空前绝后。[44]有鉴于此,新时代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国内外条件和把控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我们深入观察、密切把握、主动塑造,中国迎来塑造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