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宏量营养素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

宏量营养素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类。由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的摄入量较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是构成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如酶、激素、抗体、载体等,参与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

宏量营养素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

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类。由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的摄入量较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自然界中一大类有机物质,均含有碳、氢、氧、氮、硫几种元素,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磷、铁、碘、锰、锌等其他元素。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仅含有碳、氢、氧,不含氮,所以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代替的。

正常人体内16%~19%是蛋白质。人体内的蛋白质始终处于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合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借此可达到组织蛋白不断更新和修复的目的。肠道和骨髓内的蛋白质更新速度较快。但总体来说,每天约有3%的人体蛋白质被更新。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基本的生命活动以及生物体内在的运动、生长繁殖等,都与蛋白质有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是构成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如酶、激素抗体载体等,参与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约产生16.7kJ(4.0kca1)的能量。但因蛋白质特殊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是其次要功能。

2.蛋白质的分类

在营养学上按照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将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

(1)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仅能维持健康,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如乳类中的酪蛋白、乳白蛋白,蛋类中的卵白蛋白、卵磷蛋白,肉类中的白蛋白、肌蛋白,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小麦中的麦谷蛋白,玉米中的谷蛋白等。

(2)半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有的数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等。

(3)不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玉米中的玉米胶蛋白,动物结缔组织中的胶质蛋白,豌豆中的豆球蛋白等。

二、脂类

脂类在人类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物质的丰富,脂肪的摄入量亦随之加大。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富裕地区,人均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已接近或超过30%,与脂肪摄入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亦随之逐年上升。因此,重视合理的脂类营养,对于防治疾病和延缓衰老都有重要意义。

脂类的分类与功能: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主要有甘油三酯、磷脂和固醇类。

(1)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俗称脂肪,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结合而成,是人体脂类的主要储存形式,主要分布于腹腔、皮下和肌肉纤维之间。

脂肪的功能是储存和提供能量,维持正常体温,保护内脏,还有内分泌作用,节约蛋白质作用,是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可增加饱腹感。

(2)磷脂:磷脂按其组成结构可以分为磷酸甘油酯和神经鞘磷脂两类。磷脂不仅和脂肪酸一样可以提供能量,更重要的是构成细胞膜。由于其具有极性和非极性双重特性,可以帮助脂类或脂溶性物质(如脂溶性维生素、激素等)顺利通过细胞膜,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此外,磷脂作为乳化剂,可以使体液中的脂肪均匀分散在体液中,有利于其吸收、转运和代谢。

磷脂缺乏会造成细胞膜结构受损,使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皮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高可引起水代谢紊乱,产生皮疹等。(www.daowen.com)

由于磷脂具有乳化等特性,它在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改善脂肪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固醇类:固醇类是一类含有同样多个环状结构的脂类化合物,因其环外基团不同而不同,以游离状态或同脂肪酸结合成酯的状态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有动物固醇(如胆固醇)、植物固醇(如豆固醇、谷固醇)、酵母固醇(如麦角固醇)等。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内90%的胆固醇存在于细胞之中。胆固醇还是人体内许多重要的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如胆汁、性激素、肾上腺素和维生素D等。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之中,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一般不存在胆固醇缺乏。由于它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疾病相关,人们往往关注体内胆固醇过多的危害性,而忽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含磷脂丰富的食物有蛋黄、瘦肉以及脑、肝、肾等动物内脏,蛋黄尤其含卵磷脂最多,达9.4%。鱼籽、蟹籽含量也高,其次为蛤贝类,鱼类和奶类含量较低。植物性食物以大豆含量最丰富,磷脂含量可达1.5%~3%,其他植物种子如向日葵、亚麻籽、芝麻籽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磷脂。大豆卵磷脂在保护细胞膜、延缓衰老、降血脂、防治脂肪肝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脂肪摄入过多,可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某些癌症发病率的升高。限制和降低脂肪的摄入,已成为预防此类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脂肪酸间的比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二是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

三、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也称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即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

(1)单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糖,通常条件下不能再被直接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每分子含3~9个碳原子。食物中的单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双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存在于天然食品中的双糖常见的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3)寡糖:寡糖是指由3~10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多糖。比较重要的寡糖有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等。

(4)多糖:多糖是由10个及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脱水缩合成糖苷键彼此连接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多糖在性质上与单糖和低聚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形成结晶。营养学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多糖有三种,即淀粉、糖原和膳食纤维。

2.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有三种存在形式,即葡萄糖、糖原和含糖的复合物,其功能与其存在形式有关,包括储存和提供能量,节约蛋白质作用,抗生酮作用。

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为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提供膳食纤维膳食中淀粉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食物。粮谷类一般含碳水化合物60%~80%,薯类含量为15%~29%,杂豆类为40%~60%。单糖和双糖的来源主要是白糖、糖果、甜食糕点、甜味水果、含糖饮料和蜂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