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国制造业一直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也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下进行。中国市场正在成为疫后全球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助推器,这不仅得益于中国稳定的市场、开放的营商环境,也得益于中国在前期改革开放中不断提升的制造业价值链水平。上海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双向优势,在吸引各国新技术及经验,保持对高端产业引进与对外产业转移双向开放中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做强智能制造。

1.优化调整中国智能制造全球产业链布局

对于美国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精准打击”,一是对于传统中低端优势产业,发挥溢出效应、海外设厂,加快出口转内销,积极应对贸易救济调查;二是对于中高端技术资本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发挥中国优势,开辟多元化市场;三是对于高精尖产业,加强供应链安全评估,加快补短板,支持基础研究;四是对关键产业实现产业链重构。面对全球经贸摩擦常态化,应重视并重建国家以及企业内部的信息体系,搭建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数据库、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建设企业合规体系。

2.打造全球智能制造供应链研发联盟

围绕全价值链优化加快协同创新。智能制造下的企业发展,需要从目前的“小制造”拓展至包括研产协同的“大制造”,进行全价值链优化,同时加速新技术应用落地,并练好内功打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堵点”,为此,需要围绕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包括大企业牵引、中小企业参与、科研院所支持、高校协同攻关的智能制造供应链联盟。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一些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可以熟知他们目前的进展情况。国家还可以根据新兴产业来设立一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制,还可以鼓励海外的一些机构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

3.发挥新消费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作用

据相关统计,2020年1到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线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而去年同期是19.4%,增加了5.2个百分点。而进出口方向,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是7.71万亿元,同比下降3%,而跨境电商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速是28.7%。一方面,制造业企业通过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积累了大量一手的用户需求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学习,可越来越接近产能匹配、按需生产的精度和智能化管理库存、物流和供应链的效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在直面消费者中更便于把握市场新动向,主动对接制造业,提升产品品质,快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高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生态的总体效率。

4.提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特别提出,要支持发展一批跨国公司,来促进这些大规模企业整合和利用全球的高端要素。利用上海总部经济集中优势,更好地服务大型企业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特别是科技资源。同时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结合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发挥沿边开放优势,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

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

一是加强创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依托国家相关人才工程、计划,通过建立创新型人才基地,重点培养紧缺型专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等。二是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装备产业人才的国际化进程,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装备产业的长远发展造就雄厚的后备力量。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6.需要进一步推广示范应用步伐

特别是在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的标准建设、示范应用和推广方面实现突破,加速推进在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行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加快试点示范,放大“无人工厂”的标杆引领效应。一是在化工及新材料等上海重点产业全力打造10家世界一流智能制造标杆工厂,通过标杆示范,带动智能生产线、智能装备等应用,减少企业生产对人员的依赖。二是全力打造10家世界一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促进“无人工厂”复制,支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发展。以集成商为抓手,总结提炼无人生产模式,在同行业间复制推广。三是培育形成10个以上人机协同综合解决方案“隐形冠军”。“无人工厂”人机协同才是智能制造的理想场景。提高制造流程的人机协同性来压缩生产成本,推动数字孪生、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形成“人机电软一体化”为基础的高度自动化批量生产。四是建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划分标准、分类目录等完善的统计体系,制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和统计管理办法,并积极参与全球智能制造标准制定。(www.daowen.com)

执笔:

汤蕴懿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赵文斌 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海关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政治部副主任

蒋程虹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注释】

[1]所谓工业4.0(Industry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资料来源: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4/c70731-25826975.html。

[2]最早出版《智能制造系统》一书并创办《智能制造杂志》的美国学者库夏克在最新的研究中对智能制造的未来特征进行了预测,指出智能制造是关于自主、进化、模拟和优化制造的过程,它将取决于数据和工具的可用性,而制造企业的智能水平将取决于其在网络空间中的反映程度(Kusiak,2018)。

[3]详见“到2025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年复合增12.4%”,中国包装,要会动闻。

[4]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根据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同,将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

[5]邹俊、张亚军:《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成效、短板与对策》,《科学发展》2020年第8期,第33—39页。

[6]根据上海市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整理。

[7]《智能制造如何补齐人才缺口》,《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