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疫情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全球疫情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却在全球其他200多个国家陆续蔓延并呈现不断扩大的严重态势。反之,如果全球疫情扩散,则欧美日韩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出口市场将受到明显影响,同时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也将回落,仅医用产品和生活必需品或将继续维持一定需求水平。随着全球疫情蔓延,邮轮停航范围从我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扩大到欧美等地区和国家。一是疫情持续发展将对市场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

全球疫情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当前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却在全球其他200多个国家陆续蔓延并呈现不断扩大的严重态势。而目前中国疫情防控逐渐由“内生型”向境外“输入型”转变。

1.全球疫情扩散降低进口规模

通过“封锁”城市、延缓复工等举措,疫情在中国的扩散和蔓延,2月份开始逐渐得到缓解和控制,工厂陆续复工、商贸合作也逐渐开展,国际运输市场正逐步恢复;但进入3月份以来,国际疫情感染确诊人数不断增多,单日新增病例接近7 500人,约为中国400倍,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经贸和港口产业发展趋势不得不重新评估。

国际贸易领域,受疫情影响,1—2月中国对外贸易呈现两位数下跌,尤其在出口领域因延迟复工等原因,出口贸易大幅下跌17.2%,进出境船舶仅为54 256艘次,数量较往年下降20.2%。从贸易国别看,欧美市场影响较为严重,疫情环境下东盟国家已代替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韩国、非洲、印度等经济体在中国出口贸易减少影响下双边贸易额大幅萎缩。从中国自身表现看,在疫情影响下制造产业和出口贸易首当其冲,同时市场进口需求小幅回落,仅与俄罗斯、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的能源类贸易维持小幅增长。反之,如果全球疫情扩散,则欧美日韩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出口市场将受到明显影响,同时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也将回落,仅医用产品和生活必需品或将继续维持一定需求水平。

从主要贸易商品看,疫情期间我国主要维持粮食、原油煤炭等物资进口,而相应矿石木材等工业原材料,机床、半导体塑料等生产资料,以及成品油、液晶显示板等消费品需求的进口都呈现大幅回落态势;在出口方面,粮食、化肥农业相关产品显著减少,服装、鞋类、玩具、家电、手机家具产成品出口量平均下跌20%左右,钢材、铝材等商品出口也大幅下滑。由此可见,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前,各国粮食贸易会存在较大需求,同样,各国因制造业停产,对生活日用品需求将急剧增长。

2.“中国制造供全球”趋势或愈加明显

从中国受疫情影响期间的国内制造业、消费市场和贸易发展态势看,全球受疫情影响下各国物资短缺问题会日发严峻,粮食、防疫物资、生活日用品等基本消费需求将更大程度依赖进口,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在工业生产恢复后,有望进一步通过生产贸易支持国际社会挺过疫情的艰难阶段。当前,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额在全球市场份额已从1999年的3.1%跃升至2019年的11.9%,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制造的优势将更为明显。

以各地区市场影响分析,南欧、北欧以及中部法国等地区相继爆发疫情,加之各国间防疫政策和措施短期内难以有效统一,预计未来疫情影响较大,因此2020年欧洲消费市场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将更加依赖中国等其他地区提供粮食、电器、服装等商品,随着产业的恢复,今后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或将进一步提升。伊朗所在中东等地区为主要油品出口国,在疫情不进一步蔓延至印度等其他周边国家的情况下,预计中国依然能保持对中东及南亚地区的基建投资和建设力度,目前因疫情导致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沙特等OPEC产油国为促进经济已采取“价格战”的方式进行国际竞争,相信具有成本优势的中国商品在中东将更为热销。

同时,韩国、日本等同为亚洲地区国家,原本与中国的贸易就较为频繁,疫情后两国对消费物资的进口需求在短期内会有所提升,但中国从其进口消费品的需求或将有所回落。

3.全球疫情下港口业或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2020年2月是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月份,大量制造厂停工待产,港口库存不断积压,国际贸易需求大幅回落,据中国港口协会统计,2020年2月,上海宁波舟山、天津、厦门、深圳等全国八大集装箱枢纽港箱量同比下降19.8%,鉴于2月份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率虽然提升至97.08%,但实际产能利用率仅60%,可见疫情对制造业和国际贸易需求的影响。(www.daowen.com)

随着3月后中国大部分制造、贸易、物流企业全面复工,实际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除部分因疫情导致纠纷外,2月份未完成的订单纷纷赶工生产。虽然,全球疫情或将导致全球供应链体系发生混乱,尤其欧美及日韩国家本土物流系统瘫痪或低效运转,但与本地厂商停产导致物资匮乏相比,各国政府在解决港口集疏运与物流运输上的难度要远远低于疫情下让本土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同时复工生产。同时,中国制造企业更有机会替代境外欧美当地供应链,包括替代当地上游制造商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使中国产成品和半成品的出口实现“双增长”,借此实现中国港口产业的恢复性增长。

4.疫情对邮轮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邮轮因载客量大、空间相对封闭、航行时间长、疫情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重灾区。随着全球疫情蔓延,邮轮停航范围从我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扩大到欧美等地区和国家。疫情对消费者心理影响不断扩大,短期内消费意愿进入低谷,部分邮轮公司已处于停摆状态。随着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深度影响,加之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暑期及休假时间大幅缩短等不利因素,今年我国邮轮市场发展举步维艰。

自疫情暴发以来,1月25日至今,各大邮轮公司纷纷取消了1月底至3月份始发和访问我国的邮轮航次。根据《邮轮志》显示,1月份合计取消9艘母港邮轮的15个航次,合计旅客吞吐量约8万人次;2月份共取消10艘母港邮轮和3艘访问港邮轮67个航次,合计约35万人次。3月份航次全部取消,预计影响25万人次。一季度邮轮市场规模因停航已合计影响68万人次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74%。

截至3月20日,丽星、歌诗达等邮轮公司基本取消了4月份我国航次。亚洲其他航线也大量取消,诺唯真邮轮取消了2020年第三季度之前亚洲的所有邮轮航程安排。公主邮轮取消了“蓝宝石公主号”邮轮6月至9月全部27个上海母港航次,预计减少上海港15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皇家加勒比也将“海洋光谱号”邮轮调至澳大利亚继续航行,何时回到中国母港待定。

另一方面,疫情的不确定性重创邮轮市场信心。

一是疫情持续发展将对市场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随着疫情在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乃至全球的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和范围等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对全球邮轮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从3月份起,包括日本、欧洲等国家纷纷禁止外国人入境,各大邮轮公司纷纷宣布美国航线停航30天,造成196艘邮轮(约全球一半运力)暂停运。邮轮出入境航线特点以及运力、船员、服务人员的全球流动性,加剧了我国邮轮市场恢复的不确定性。

二是消费者信心受到影响,潜在消费意愿短期内难以恢复。我国邮轮发展时间短,加之“钻石公主号”等邮轮的巨大消极影响,短期内我国消费者对邮轮安全性认知降到低谷。邮轮旅游属于非刚性需求,相较航空、酒店等行业,邮轮市场恢复时间会更晚,且受经济放缓造成收入下降、暑假和休假时间缩短及出入境政策等因素影响,难以产生补偿性反弹需求。即使邮轮公司对医护人员实施免费乘坐邮轮政策,以及国家可能出台的鼓励消费政策会产生部分新增需求,整体消费意愿仍需一段时间恢复。

三是我国邮轮消费模式仍不够完善,疫情结束与航次复航仍有一定时间差,市场难以快速恢复增长。相比欧美国家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船票销售期,我国邮轮船票销售期短,基本上提前半年销售,这不利于邮轮公司快速恢复航次,其所受疫情打击更为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