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第二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复杂的多样化。
在国外市场,渠道几乎不是问题,各个系统业态有序,品类也相对有限,管控成本很低。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几乎每种日用消费品都有超过百亿市场容量的泱泱大国里,渠道情况则复杂到了极点:
(1)营销渠道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里,以大卖场为代表的现代渠道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导渠道,而在四到六线城市和广大的中西部,依然还有着极为广泛的零散式的零售体系,夫妻店和合作社的模式依然坚挺红火。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虽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乡镇人口依然占绝对多数,换句话说,乡镇市场的份额也一样占据绝大多数。目前三到五线的城市,占据了65%的快消品份额。而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速,可以预见的是,中小城市乃至乡镇市场的购买力完全释放,将不是一个久远的过程。
《经济学家》杂志预测估计到2020年,中国66%的中等收入消费者,将可能来自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城市中。
(3)渠道形态变化的快速性。我们在2010年服务“好孩子”童车品牌时就深有体会,“好孩子”成功的很大原因,就是品牌在市场的引入期和成长期阶段迅速有效地占领了稀缺的大商场终端,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比他们快了半步,迅速成为童车市场的领军品牌。
但是近些年来,事情显然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2010年对“好孩子”品牌进行的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好孩子”品牌的知名度依旧遥遥领先竞争品牌但却与实际的销售份额不成正比,原因何在?是因为一种新兴的渠道形式——零散的在街边小巷出现的小型母婴专营店,迅速出现并急剧发展,逐步摊大了市场面积与容量,也摊薄了“好孩子”品牌的市场份额。(www.daowen.com)
“好孩子”是个大品牌,绝对的高富帅。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优质的中高端商场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型的母婴专营店却有无限的增长可能。据统计,全国从事婴童用品零售业务的门店数量已从2006年的大约2万家猛增至10万家,即使每家店一年只卖10辆童车,那也是一个非常诱人的空间,所以即使是高富帅,那也得下乡渗透。
2010年,“好孩子”启动万店工程,仅用两年时间就构建起覆盖全国的671家分销商,进入了13605家母婴用品专卖店,其中,通过深度分销管理体系覆盖11151家,在零售业冬天的2012年,销售额逆势增长40%。
在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的市场里,渠道对于每个品牌注定是不公平不对称的,这取决于品牌资源的配置,也取决于渠道的不同价值。以前我们总是看到大品牌占据大终端,小品牌蜗居小终端,这种现状也许符合市场的规律,但却并不一定符合每一个品牌发展的需求。
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非对称型市场中,品牌应该从自身业态的状况和品牌的实际定位出发,或者迅速发展空间铺开市场,或者打造精品策略。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
基于渠道结构的多样性与不对称性,诸多不对称的品牌为了在空间上寻求突破,在渠道上进行了种种努力。面对非对称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拨弄这一摇晃的天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