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消费者:娱乐需求与文化传统的矛盾

中国消费者:娱乐需求与文化传统的矛盾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娱乐片,全世界人民一样爱看。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崇拜痛苦的传统,甚至敌视快乐。近百年连绵的战乱、政权的更迭、社会的动荡,整个中国更是持续存在在不安和惶恐之中。在中国当代艺术的F4中,张晓刚和岳敏君的风格正好折射出了中国文化极端的两面性。竭尽心思满足消费者的成果往往就是娱乐,往往也是电视节目最大的道德。

中国消费者:娱乐需求与文化传统的矛盾

这是一个肤浅的时代,肤浅时代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娱乐化。

经济娱乐化、文化娱乐化、体育娱乐化,现在连学术和政治也有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并不是一个崇高的词,但也绝不是洪水猛兽,事实上娱乐化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比如电影,在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周末花30元钱进入电影院不图别的,只是想放松一下。在英国著名电影学者理查德·麦特白看来,好莱坞商业美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一部好电影就是一部‘值得我们花钱’的电影。”看看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50名里有两部蝙蝠侠、三部指环王、三部星战、三部加勒比海盗、四部蜘蛛侠、八部哈利波特,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不过泰坦尼克、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寥寥几部而已。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娱乐片,全世界人民一样爱看。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崇拜痛苦的传统,甚至敌视快乐。压抑人性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切的一切都使百姓身处压抑与沉默之中。近百年连绵的战乱、政权的更迭、社会的动荡,整个中国更是持续存在在不安和惶恐之中。压抑得越久,往往爆发的力量更强烈,社会学研究表明,娱乐和生存性劳动是反比的关系,当温饱不再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时,当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被满足后,对于娱乐的追求自然成为人们最最迫切的愿望。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F4中,张晓刚和岳敏君的风格正好折射出了中国文化极端的两面性。

张晓刚的《大家族》中那被压抑的灵魂与面孔,也许这是我们真正的内核。(www.daowen.com)

岳敏君和他的大嘴们,你可以说他们表情空洞精神空虚头脑空白思维贫瘠信仰丧失……但我更愿意单纯地将其解读为一张笑脸。现在的中国,充满着这样的笑脸——没心没肺的笑脸。

可以举出太多太多的证据来说明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严肃的事:于2013年7月26日播出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第三期收视率为4.633,比第二期收视再度提高0.574,蝉联全国收视冠军并继续创造纪录。搜狐视频好声音第二季累计用户近6100万,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第三期直播的两小时内,搜狐视频累计直播在线人数达881万,在节目播出后的48小时内在搜狐视频平台创造了超过1.74亿的播放量;2013年8月9日的第五期,收视率一气破5,达到了5.031,保守估计,好声音第二季整季的收视率将突破30亿人次。

而对于《中国好声音》的争议,就从来没间断过,学员全是选秀老油子,甚至还有青歌赛冠军来砸场,还有的场下奔放场上装纯情……可是没人在乎,老百姓就是喜欢这个调调!

除了好声音之外,《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全都有自己的忠实拥趸和粉丝,七年前超女掀起的选秀巨浪,七年之后又迎来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第二轮高潮。加上之前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节目之热潮,可以发现那些收视率最高的、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栏目,全是那些节奏明快、剧情跌宕、残酷热血的“真人秀”。“真人秀”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我认为不是“真人”,而是“秀”。这就是一场大戏,重要的不再是真不真实、本色不本色,重要的是这场秀到底好不好看,这群“真人”(导师也好,选手也好,华少汪涵也好)到底合力演出的这场秀,是不是让人不换台。

什么是娱乐?竭尽心思满足消费者的成果往往就是娱乐,往往也是电视节目最大的道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