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层级

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层级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时间序列的网络格局与综合网络格局基本一致,因此只选用综合评分建立的网络分析城市发展质量的层级分布。表6-6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质量子群分布表续表6-6将以上子群分布表通过ArcGIS可视化。图6-5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质量层级分布图由CORCOR算法可得密度矩阵表,由于网络的密度为4.1724,因此将密度矩阵表中高于4.1724的所有元素转化为1,其余为0,据此可得像矩阵及像矩阵关系简化图。

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层级

由于时间序列的网络格局与综合网络格局基本一致,因此只选用综合评分建立的网络分析城市发展质量的层级分布。通过Ucinet软件中的CONCOR算法,对引力模型计算得出的长江中游城市总强度矩阵进行块模型分析。首先计算得出矩阵中的行(列)的相关系数矩阵W1,并以此作为输入矩阵,计算得出W1的相关系数矩阵W2,重复上述计算,经过多次叠加之后得出只有1和-1两个元素的矩阵,利用树形图标记各个位置拥有的网络成员,最后进行分区得到8个子群。

表6-6 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质量子群分布表

续表6-6 

将以上子群分布表通过ArcGIS可视化。可以看到,在空间上,8个子群基本呈现集聚态势,“扎堆”现象明显。第二子群成员最多,除上饶一市,其余均集聚在湖南省内或周边(江西萍乡)。第一、第五和第七子群的成员数均为5市。第一子群成员亦都在湖南省内,第五和第七子群均为湖北省相关城市,此处足见湖南和湖北省的城市联系以及城市发展质量要远高于江西省,江西省不仅要提升自身发展实力,更要以周边其他城市、省份为借鉴,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图6-5 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质量层级分布图(www.daowen.com)

由CORCOR算法可得密度矩阵表,由于网络的密度为4.1724,因此将密度矩阵表中高于4.1724的所有元素转化为1,其余为0,据此可得像矩阵及像矩阵关系简化图(图6-6)。

图6-6 像矩阵简化图

图中①~⑧分别是第一子群~第八子群的简化图,每个子群指向自身的箭头代表子群存在自反性,此类子群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和第八子群,这些子群的成员城市之间的内部交流比较频繁。以第五子群为例,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呈现半圆形围绕武汉市形成一个子群,这些城市的基础条件在湖北省均有着比较优势,且由于邻近武汉,属于武汉辐射区域。类似的,第二子群以长沙为中心,衡阳、湘潭、娄底、萍乡、郴州、永州、邵阳等城市之间关系密切。

子群之间的联系可分为单向联系和双向联系。第二子群与第三子群,第三子群与第四子群,第五子群与第八子群之间均是双向联系。每对双向联系子群在地理上是相邻的,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子群不仅自身内部交流频繁,与空间上相邻的子群之间也存在明显交流。第五子群与第七子群之前是有方向性的单向联系,第五子群的信息、资源等流向第七子群而没有得到“回报”。很明显,鄂州、武汉、黄石、黄冈、咸宁形成的集聚块辐射着襄阳、荆州、十堰、荆门、宜昌形成的子群,但没有反作用。第六子群单独指向第三子群,九江市、景德镇市向省会城市南昌提供资源的输入,但反向关系则不存在。

第一子群是一个孤立子群,自身成员交流稀疏,与其他城市亦没有联系。常德、益阳、张家界、怀化岳阳在湖南的西北部,经济基础和生活环境对比其他城市稍有落后。

网络化的结构促使城市和城市之间不断通过技术、人员、资金、信息等的流动交换,使得城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城市本身以及与之存在作用力的城市互联互通,取长补短,最终提高整个区域的城市质量。通过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构建引力模型,并分析城市发展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改善城市发展质量路径的可靠依据。由于城市之间的地理位置已经固定,城市质量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可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的综合实力越强,越具有吸引力,吸收其他地区的资源也更具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