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相互关系与港口城市空间发展的研究仍以港口个案探讨居多。吴传钩、高小真(1989)以我国北方若干海港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动力结构的演变为基础,探讨海港城市的一般成长模式以及动力结构演变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陆峰(1997)和徐永健(2000)分别以山东沿海港口城市和广州港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港城相互关系和港口城市空间发展进行探讨。郑弘毅(1982)则从一般城市发展共性和港口城市发展个性相结合的角度上,阐述了港口城市的空间规划问题。许开端(1997)则从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实证考察入手,分析港口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对莆田港和莆田市的建设与空间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姜超雁等(2013)通过建立多年时滞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考察港口活动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Song and Geenhuizen(2014)通过构造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1999—2010年我国五大港口群的基建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产出弹性问题。段福运(2017)立足于大连市的实际,研究大连港口发展与大连市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动港城一体化发展。刘峻源(2017)系统分析了天津港口的分阶段动力机制、空间发展演变规律,基于天津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从发展方向、空间发展模式和优化引导策略三方面提出天津港口城市空间优化建议。沈兆楠(2017)收集了15年内秦皇岛市港口、城市经济指标,对秦皇岛市港口与城市耦合度做了实证研究,提出实现港城协调发展的建议。隋玉亭(2018)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荆州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港城空间格局、调整港区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等港城协调发展的策略,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支撑。富宏亮(2019)以董家口港城规划为例,运用港城联动的相关理论,剖析了立足港区功能定位,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城市发展思路。孙静雯(2019)以青岛市港口、产业与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研究对象,辨析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岛市港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