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港口与城市的关系研究

港口与城市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对港口与城市关系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港口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二是港口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港口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最早在Bird提出“任意港”模型时就有所涉及。在港城空间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更多地关注港城界面,即滨水区研究。港口城市的滨水区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港口与城市的关系研究

国外对港口与城市关系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港口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二是港口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港口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历来受到港口所在城市政府的重视。国外学者往往针对某一特定港口,分析该港口相关活动对城市经济产生的各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此为相关港口管理决策提供依据(Gripaios and Gripaias,1995)。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往往是显著的,表现在创造就业岗位、上缴税款等多项指标上。港口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最早在Bird提出“任意港”模型时就有所涉及。通过对英国主要河港历史变迁的空间轨迹的比较,Bird提出随着港口设施的日益复杂化,港口日趋往下游迁移,港口与城市在空间上的分离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在港城空间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更多地关注港城界面,即滨水区研究。(www.daowen.com)

港口城市的滨水区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加拿大学者McCalla(1983)认为只要某岸线近期存在活跃的港口生产活动,则该岸线两侧的用地就可成为滨水区;更多的学者把位于港区与城区界面的区域定义为滨水区。滨水区研究的背景是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来,由于临海工业区的大幅度扩张,以及港口深水化发展引起的港口与城市日趋明显的分离,逐渐导致港城界面的衰落。由于大部分港口活动已迁至城区以外的区域,位于港城界面的老港区因不再适宜港口生产而遭到废弃,往往成为一个令政府头疼、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高的“问题区域”。著名的“滨水区复兴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要港口城市如波士顿、巴尔的摩、旧金山等率先提出并实施这一运动,之后逐渐扩展到北美其他城市和欧洲国家。滨水区的复兴引起学者和规划界的浓厚兴趣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美国学者Hall(1982)甚至认为滨水区再开发作为20世纪80年代港口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与20世纪50年代修建高速公路运动和60年代的新城运动相提并论。第四次港口与城市国际会议(1993年)、第五次港口与城市国际会议(1995年)就是以港口城市的滨水地区再开发作为一个主要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会议提供的研究实例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许多港口城市正进行着长期艰苦的老港区重建过程,主要做法都是在港城界面地区引入新的、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功能,包括休闲与娱乐功能、科技功能、第三产业功能以及文化功能,从而使这一区域在工业结构调整和运输技术发展的新条件下,成为港口城市的一个高品位的综合功能区。在欧美国家港口城市的滨水区再开发运动中,尤以美国的巴尔的摩内港和英国伦敦码头区的改造整治工程最具有代表性,西方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