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1)质量及质量管理
①质量不仅是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包括质量管理活动体系运行的质量。质量的关注点是一组固有特性,这些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特性,并由其满足要求的程度加以表征。
②特性是指区分的特征。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特性有各种类型,一般有物质特性(如机械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或生物特性)、感官特性(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及感觉特性)、行为特性(如礼貌、诚实、正直)、人体工效特性(如语言或生理特性、人身安全特性)、功能特性(如飞机的航程、速度)。质量特性是固有的特性,并通过产品、过程或体系设计和开发及其后实现过程形成的属性。固有的意思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的特性(如某一产品的价格)并非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不是它们的质量特性。
③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合同、规范、标准、技术、文件、图纸中明确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需要和期望。与要求相比较,满足要求的程度才反映为质量的好坏。对质量的要求除考虑满足顾客的需要外,还应考虑其他相关方,即组织自身利益、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的供方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等多种需求。例如需考虑安全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外部的强制要求。只有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评定为好的质量或优秀的质量。
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质量要求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随着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过程或体系会提出新的质量要求。因此应定期评定质量要求、修订规范标准,不断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以满足已变化的质量要求。另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技术发达程度、消费水平和民俗习惯等的不同,会对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产品应具有这种环境的适应性,为不同地区应提供不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该地区用户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所以,质量管理就是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2)施工质量及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及其产品的质量,即通过施工使工程满足业主(顾客)需要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包括在安全性、使用功能、耐久性、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示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综合。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由施工形成的建筑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个方面。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安装和施工验收阶段,指挥和控制工程施工组织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使工程项目施工围绕着使产品质量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监督和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它是工程项目施工各级职能部门领导的职责,而工程项目施工的最高领导即施工项目经理应负全责。施工项目经理必须调动与施工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完成施工质量管理的任务。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策划、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等,具体如下。
①工程项目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工程项目质量策划是围绕项目所进行的质量目标策划、运行过程策划、确定相关资源等活动的过程。工程项目质量策划的结果是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明确为达到质量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必要的作业过程;明确应提供的作业条件,包括人员、设备等资源条件;明确项目参与各方、部门或岗位的质量职责。工程项目质量策划的结果可用质量计划、质量技术文件等质量管理文件加以表达。
②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是指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并规定达到这些质量目标必要的作业过程、专门的质量措施和资源等工作。质量计划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文件,而是由一系列文件所组成的。项目开始时,应从总体考虑,编制规划性的质量计划,如质量管理计划。随着项目的进展,编制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如项目操作规范。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格式和详细程度并无统一规定,但应与工程的复杂程度及施工单位的施工部署相适应,计划应尽可能简明。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作用是,对外可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对内可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依据。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包括以下内容。
a.编制依据: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
b.施工项目概况:质量计划一般是系列文件而不是单独文件,对于不同的部分应交代清楚项目的情况。
c.质量目标:必须明确并应分解到各部门及项目的全体成员,以便于实施检查考核。
d.组织机构(管理体系):指为实现质量目标而组成的管理机构。
e.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承担的任务、责任、权限和质量控制完成情况的奖罚情况。
f.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过程、服务、检验和试验程序等。
g.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及作业的指导书。
h.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i.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08/ISO09000:2005)中,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指导下,通过对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系统过程。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即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安全性等)。所以,质量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各个过程实施控制的。
②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了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围绕产品形成全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如何能保证做好,应对影响其质量的人、机、料、法、环(4M1E)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问题的发生。因此,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
③质量控制应贯穿在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每一过程都有输入、转换和输出三个环节,通过对每一个过程的三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使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持续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目标才能得到保障。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①坚持质量第一。
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的优劣,或者说用户的最大利益在于工程质量。在项目施工中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②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③坚持全面控制。
a.施工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项目从签订承包合同一直到竣工验收结束,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b.全员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依赖于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所以,质量控制必须把项目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关心质量控制,人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④坚持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评价工程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必须通过严格检查,以数据为依据。
⑤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指事先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重点控制,使质量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3)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www.daowen.com)
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是由工程质量的特点决定的。而工程质量的特点又表现为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特点,所以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和适应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单件性、体积庞大性、预约性等特点,因此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①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计、材料、机械、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②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同时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任何种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波动,如材料的规格、品种的错误使用,施工方法的不当,操作的失误,机械的故障等。
③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事后从表面进行检查,而难以发现其内在的质量问题,造成质量隐患。
④终检局限大。房屋建筑工程建成以后不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判断和控制产品的质量,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将其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质量或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所以,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4)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①工程合同文件。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规定了参与建设各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各方必须履行在合同中的承诺。
②设计文件。“按图施工”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等设计文件,无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承包单位在参加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时,还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以达到发现图纸差错和减少质量隐患的目的。
③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都是质量控制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文件。
④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的技术法规性文件。这类文件一般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法规性文件,包括各种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技术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之分。它们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设备和材料质量的尺度。
3.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4M1E因素。
(1)人的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人员因素控制就是对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的各种行为进行控制。要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避免人为失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因素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在人员因素控制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素质,如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心理行为和人的错误行为对项目质量的影响。因此,要遵循量才录用和扬长避短的原则,对人员加以综合考虑和全面控制,特别要加强政治思想、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建筑行业应实行经营资质管理,各类专业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另外,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奖罚措施,尽量改善劳动条件,杜绝人为因素对项目质量的不利影响。
(2)材料的因素
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质量控制。材料控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控制要做到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并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凡需复试检测的建筑材料必须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严禁易污染、易反应的材料混放;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合理选用,严禁混用、少用,避免造成质量失控。
(3)施工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的控制包括工程项目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设备是指组成工程实体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泵机、通风空调设备等,它们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和质量。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对工程项目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质量和试车运转加以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4)方法的因素
施工方法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控制。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依据规范的工法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必将对组成质量因素的产品精度、平整度、清洁度、密封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起到良性的推进作用。比如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建筑业中推广的10项新技术,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建筑防水技术等,对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消除质量通病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施工作业环境。
工程技术环境主要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周边建筑、地下管道线路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在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和措施时,应从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制定切实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对策,防止地下水和地面水对施工的影响,保证周围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承发包的合同结构,理顺各参建施工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建立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保证质量保证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
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指施工现场的水电供应、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场地空间条件、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这些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施工时应规范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材料构件、道路管线和各种大型设施的布置,落实好现场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做出明确标识,保证施工道路的畅通,在特殊环境下采取施工作业的通风、照明措施。
4.质量管理的原理
(1)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和理论研究中形成的,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克服、解决和改进,不断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提高质量水平。一个循环的四大职能活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通常把PDCA循环进一步具体化为八个步骤: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④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⑤执行措施或计划;⑥检查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并找出问题;⑦总结经验,制订相应的标准或制度;⑧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是反复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运转一次,工程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具有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形成完整的循环和不断推进等特点。
(2)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即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中期在欧美和日本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和推广该方法。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费根堡姆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提出的。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其基本原理就是强调在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的质量方针的指引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TQM的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在当今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特点和思想。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同样应贯彻如下“三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①全方位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各方人员所进行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总称,其中包括工程(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业主、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施工分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都会造成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②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GB/T 19000强调质量管理“过程方法”的管理原则。因此,必须掌握识别过程和应用“过程方法”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主要的过程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等。
③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了相应的质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开展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将组织的质量总目标逐级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目标分解体系和自下而上的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发挥组织系统内部每个工作岗位、部门或团队在实现质量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5.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应贯彻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以上三大环节不是互相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共同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