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1.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即建立项目法人组织。按照规定,如果建设项目属以下范围的工程,应委托社会监理单位进行工程建设监理:大中型工程项目;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政府投资兴建和开发建设的办公楼、社会发展事业项目和住宅工程项目;外资、中外合资、国外贷款、赠款、捐款建设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根据所承担的监理任务,组成工程建设监理机构,该机构由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监理人员组成。承担施工阶段监理的单位,监理机构应进驻现场。但监理单位不能代替项目法人,项目法人有向监理单位授权之外的各种权利和责任,尤其是决策权,应始终掌握在项目法人手中。
2.进行三大目标控制
(1)建设项目投资控制
“投资”有多种含义,包括:为了将来获得收益或避免风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活动;用于投资的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又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两类。
投资控制的全过程应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或建设程序的所有步骤。每个阶段投资控制的重要性不同,控制重点在设计决策。
①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要进行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如果项目是打算利用外资的,应分析利用外资的可能性,初步测算偿还贷款的能力。还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初步估计。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伴随着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
②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控制。
可行性研究阶段在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后,对项目进行评估,为项目决策提供主要依据。其任务涉及市场、工艺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投资控制是最主要的。这个阶段要在完成市场需求预测、厂址选择、工艺技术方案选择等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预测、计算及论证,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完成财务评价;大中型项目还利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从而考察投资行为的宏观经济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③编制设计文件阶段的投资控制。
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设计基础资料,拟定工程建设实施的初步方案,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出合理安排,通过初步设计概算具体确定建设投资;技术设计是对复杂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编制修正概算,修正投资控制额;施工图设计则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进行编制,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建设项目的造价。因此,整个设计阶段是实施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建设项目具体投资多少,是在这个阶段确定的。在设计中,必须始终具有经济观念,根据功能的要求进行设计,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
④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工程施工招标阶段,项目法人要通过编制标底、发布招标文件、合理评标与决标进行投资控制。标底是评标与决标的依据,标价是签订合同时确定合同价的依据,合同价又是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最高限价。
⑤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是投资活动的物化过程,是真正的大量投资支出阶段。这个阶段投资控制的任务是,按设计要求实施,使实际支出控制在合同价之内。因此,要减少设计变更,处理好索赔,竣工后做好结算和决算。
(2)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建设项目进度控制是指对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意义在于:第一,保证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交付使用,及时发挥投资效益;第二,维护国家良好的建设秩序和经济秩序;第三,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①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相关因素。
第一,来自建设单位的影响因素,包括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动用目标,资金、材料、设备的供应进度,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度,以及建设单位管理的有效性等。
第二,来自勘察设计单位的影响因素,包括勘察设计进度目标的确定,可投入的勘察设计力量及其工作效率,各设计专业的配合状况,工程设计的速度,审查设计文件的进展速度,以及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作状况等。
第三,来自施工单位的影响因素,包括施工进度目标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素质,投入的人力及装备规模,以及分包施工单位的进度保证能力等。
第四,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影响,包括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和指导意见,承包市场和物资供应市场的状况,国家财政状况,政治的影响,气候的影响,使用要求及建设目标变更的可能性,改革的影响,偶发性不可抗力等。
以上诸多的影响因素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为的,可以预测和控制。例如,建设监理单位参与进度控制,既构成了影响进度的重要因素,又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实施干预,确保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②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全过程。
项目建设的各个步骤,都与进度控制有密切联系。各步骤的工作进度固然需要控制,而前期工作阶段所进行的进度决策工作,又对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有重大影响。这里必须强调,进度控制的重点阶段是项目的建设准备阶段和建设施工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中,按规定有“项目进度建议”,这是对项目进度的轮廓设想,是上级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批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按规定有“实施进度的建议”,这是对项目建议书中项目进度建议的具体化,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的时间依据,是对项目进度进行决策的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实施设计进度控制,并对设计方案的施工进度作出预测,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建设工期进行对比,从而对设计文件作出评价。
在建设准备阶段,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进度决策,为施工中的进度控制提供依据。建设施工阶段是进度控制的“操作过程”,要严格按计划进度实施,对造成计划偏离的各种干扰因素予以排除,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要加快收尾,尽量缩短验收进程,竣工后的工程要及早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对工程进度控制负责,控制好自身的工作进度。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度控制负责。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委托监理单位,分别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进度控制实施监督。各单位都按本单位编制的各种计划实施,并接受监督,控制进度,实现进度目标。
(3)建设项目质量控制
建设项目质量控制体现了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建筑构配件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施工单位等,均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负有责任。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好比一个舞台,各相关单位好比剧目的角色,各个角色都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质量控制),而且各个角色又相互联系和制约。在质量控制上,各个单位既要独立地承担责任,又要相互支持,还要按规定接受应有的监督。(www.daowen.com)
①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责任。
建设单位是质量控制贯穿建设全过程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质量负决策、监督、帮助、考核、验收责任。
②设计单位的质量控制责任。
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质量负设计责任。设计单位亦应实行项目管理,设计总负责人实际上就是项目经理,组成项目管理班子,进行设计目标控制。为此,应建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设计质量的校对、审核制度。所有设计图纸都要经审核人员签字,否则不得出图。设计文件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确定的规划位置、标高建筑密度、层数、建筑物与室外工程的衔接、与环境协调等要求。务必使功能满足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各种设计内容和质量符合设计合同的要求,保证结构安全、建筑防火、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在施工中,设计单位负有监督与参加验收的责任。
③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质量负有“制造”责任。通过实行施工项目管理和建立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每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和合同要求,按竣工标准要求交工。达不到合格标准的要进行返修,确保安全和使用功能。交工后实行回访和保修。在施工中还要接受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和检查。
④建筑构配件生产单位的质量责任。
建筑构配件生产单位应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对外、对内进行质量保证。车间、科室、班组都要明确产品质量责任。应建立质量检查、测试机构进行质量把关。要做到出厂的产品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合格标准,具有产品标准编号等文字说明,在构配件上标明出厂的合格标志、厂名、产品型号、出厂日期、检查编号等。
⑤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
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对所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供应的产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达到国家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购销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有产品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要有许可证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编号、批准日期和有效期限;产品包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使用商标或分级分等的产品,在产品包装上有标记。建筑设备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有产品详细的使用说明书,电气产品应附有线路图。厂家负责售后服务。供应单位售出的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供应单位对使用单位负保修、保换、保退、赔偿经济损失责任。
⑥质量监督单位的责任。
质量监督单位代表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负监督和评定等级责任。在监督中要做到:未经持证设计单位设计或设计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准施工;无出厂合格证明和没有按规定复试的原材料,一律不准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构件,一律不准出厂和使用;所有工程都必须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施工和验收,一律不准降低标准;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及构件,一律不准报竣工,面积和产量也不计算产值;没有持证单位进行认真勘探,不准进行设计。
⑦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
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设计和施工)进行监理。为了履行监理合同,监理单位应进行质量目标控制,按质量标准、设计承包合同、施工合同和设计要求实现质量目标。
3.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即对建设项目实施中各种关系的处理,使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趋于正常,从而保证目标控制正常进行,并最终实现目标。各参加建设的相关单位都要进行组织协调,因此有自己的协调对象和内容。但是总的来说,组织协调要围绕三种关系的疏通进行:一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要以行政办法为主;二是近外层关系的协调,近外层关系直接或间接地与合同有关,故应使用合同的办法协调;三是远外层关系的协调,例如与政府、街道、社会团体、司法部门等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协调应依靠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乃至社会公德)进行。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关系、供求关系、人际关系、协作配合关系等。
4.四项管理
(1)合同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在市场中进行,因此要进行履约管理。合同管理的效益往往大于技术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合同依法签订,对参与建设项目的各方起控制作用,同时指导工作如何操作完成,对签约各方都起到明确任务、权利、义务和约束的作用。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工作如下。
①要签订合同。业主与监理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金融机构、保险单位等都应签订合同,以固定双方的买卖关系或服务关系。
②作为合同一方,要认真履行合同,不违背合同,按合同的各项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③要有效利用合同保护自己的利益,要求对方、监督对方、约束对方履行合同义务和做好协作。
(2)信息管理
①建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网络,沟通各有关单位、项目内容和业务内容。
②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加工整理、储存各种信息,以便随时调用。
③要有效地利用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科学决策、合理规划、目标控制、动态管理、组织协调、风险防范、合同管理等。特别应指出的是收集、储存、使用信息要求有可靠的信息源,它包括合同信息、决策信息、计划信息、控制信息、协调信息、变化信息、反馈信息、报告信息、资源供求及变更信息等。信息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努力开发计算机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潜力。
(3)风险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着大量风险。由于风险的未来性,其发生的不可知性和造成损失的不可知性,要求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要通过风险管理规划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量,设计出风险控制方案、风险保留方案和风险转移方案,进行可靠、科学的风险管理决策,在建设中认真执行这些决策,从而减少和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各种(含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各方面)损失。
(4)环境保护管理
建设项目的完成能够改造环境、造福人类,也可能影响环境或存在恶化环境的因素。因此在建设中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管理内容,把保护环境、克服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的损害或破坏、避免污染水质和空气、避免扰动周围建筑和地下管网等,作为重要任务对待。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必须提出环境保护报告和对策措施,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严格按建设程序向环保管理部门报批。
在项目实施阶段做到主体工程与环保措施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运行。在工程施工承发包中,必须把依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列为重要的合同条件并加以落实,并在施工方案的审查和施工过程中,始终把落实环保措施、克服建设公害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密切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