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的长期扶持下,西部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很强的技术力量。改革开放后,如何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投资重点转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市场化程度低、企业经营活力不足、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某些产业产品和设备逐渐老化,人才外流,企业负债、社会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国防科技工业作为西部装备制造业的主体,受着诸如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等软硬件因素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制约。(18)与此同时,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迅速地应用到装备制造业中,促进了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国际装备制造业开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进行重组融合与结构升级。
中国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主要是以技术引进为主。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头十年,以引进苏联的技术为主,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基础,成效十分明显;20世纪60年代,受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新中国的技术引进工程数量和质量都急剧下降;70年代,中国面向世界逐步开放,技术引进工作呈飞跃式发展;80年代,是中国技术引进的高峰期。(19)因此,张柏春等学者提出“中国近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不是一部发明史,而主要是外来技术本土化的进步史”(20)。这一论断,从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尤为合适。
改革开放之初,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制造业出现了工业总量偏低和技术发展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偏低等诸多问题。据统计,1981年全国共有工业企业38.15万个,其中43%分布在沿海地区的7个省市,而边疆9个省区的工业企业数只占全国的11.1%。此外,如果以1981年全国平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0,则最高的上海是228.3,而西藏、贵州、青海、宁夏和内蒙古则分别只有46.9、54.2、55.9、56.1和56.3。(21)上述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改革开放后,西部开发要特别重视技术引进工作。经过40年的发展,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方面,与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日益普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的竞争逐渐成为焦点。我们有必要对西部各省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做出评价。希尔(Hill)1979年提出,技术创新过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我们无法直接衡量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数量;斯切尔(Seherer)1992年认为,技术创新的最终实现包含很广,而且创新活动方式极不相同,因此企图找到一个通用性的实现测度指标或体系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同时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对于创新性组织的持续发展尤其重要,因为通过正确合适的测度,创新型组织可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和竞争地位,以便制订或调整相应的战略去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22)因此,建立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
由于装备制造业为西部工业的主体,因而其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部区域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出于数据选取方面的考量,下面对西部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基于可操作性、数据可获取性原则,借鉴国内外已建立的评价体系等,将产业创新活动的投入能力、研发能力、产出能力作为指标建立的依据,并将技术创新能力分为10个指标,分别为:R&D投入强度(X1)、R&D人员比重(X2)、科学家工程师比重(X3)、研发费用(X4)、科技经费投入强度(X5)、拥有专利数(X6)、研发机构数(X7)、新产品销售比重(X8)、新产品产值率(X9)、新产品劳动生产率(X10)。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年鉴》(2017)以及科学技术部正式公布的有关资料数据,笔者对2017年西部各省市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力进行初步测算(西藏数据未做统计),并进而对之进行评价。
首先使用SPSS13.0(23)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以排除不同量纲的影响;之后根据软件生成的相关矩阵得知,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分析,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提取出两个因子。
第一主成分Zl与指标X1、X2、X4、X5、X6、X7、X8、X9相关,下面称之为投入产出因子。第二主成分Z2与指标X3、X10相关,下面称之为人力资源因子。由于上述信息无法判定西部各省市工业发展中创新的优势与不足,故需要计算各省市在第一、二个主成分及综合创新能力的得分。由SPSS10.0软件得到各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各因子和综合得分。投入产出因子、人力资源因子和综合创新能力因子排名如表8-1所示:
表8-1 2017年西部各省区综合创新能力排名情况(www.daowen.com)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投入产出方面,四川、重庆、陕西位居西部上游水平,而青海与新疆在这方面处在下游,其余省市水平一般。至于人力资源方面,重庆仍然位居前列,新疆与广西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效果显著。由于陕西省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科技人员主要集中于以西安为主的中心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因为科技基础较差、技术人员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因子排名。由于投入产出因子所占权重较大,使得综合创新能力因子的排名与投入产出方面各省市的排名相接近。可以看出,区域内对高新技术投入产出的综合情况是影响综合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四川、重庆、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包括潜力)在西部省区中为最强,这与不同历史时期政府对这些省区装备制造业的建设投入情况相吻合。
20世纪70年代末,为应对国内经济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的“双缺口模式”,我国进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在执行吸引外资初始,我国企业追求的主要是资金形式的资本注入,但仅靠吸引外来资金,难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工业技术上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行业出现了一种称为“市场换技术”的经济战略。受此影响,我国企业对于外资的引入逐渐从对于资金的需要转变为对于技术的需求,并把基本出发点定位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上。遵循这一思路,《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指出,为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允许有条件地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其主要目的在于以外资提升民族经济的内在技术含量,即不断扩大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这就是“市场换技术”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24)其目的是通过市场的开放进行技术引进,换取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飞跃。此后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持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战略的有效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以市场换技术”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25)
第一,中国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没有主动权。“以市场换技术”运作模式是以我国广阔的市场作为一种筹码和对等交换条件,通过向外商出让一部分国内市场把外资吸引进来,从外资中取得我们所需的技术。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中国政府寄予了很大希望的中外合资企业都取消了中方研发机构,只把中方当成加工生产的据点以及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中方提升技术水平的愿望无法实现。我们以放弃相当数量的自主品牌开放国内市场换来的外商在华投资对我国技术升级没有带动积极作用,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仅是一种边缘性的技术扩散。
第二,我国技术对外依赖性逐渐加大。据统计,在中国的三资企业中,平均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比重的0.4%,其中合资为0.08%,外资为0.03%。(26)事实说明,如果按照“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继续下去,不但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会缩小,而且由于打着“中国制造”牌子的许多产品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了,我国经济总量短期上升也将无法持续。
第三,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现排头兵企业被外资收购或者控股的动向。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宁夏西北轴承被吞并的事件,充分说明西部地区在开放的大环境下坚持自主的必要性。西北轴承为与德方合作而失去了企业控股权和自己的品牌,同时放弃了对技术学习的控制权,从而失去了自己一块优良的业务,以及在这个业务领域中的资产和发展能力。而政府“吸引外资”的短期利益压倒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迫使企业为了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不能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决策。
第四,“以市场换技术”这个概念也存在内在的逻辑缺陷。其关键在于,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掌握某项技术不等于拥有技术开发能力,今天的新技术不等于明天的新技术。再从技术的剩余索取权来看,跨国公司拥有的技术和本土企业拥有的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剩余索取权的问题,从静态的角度看待以市场换技术,跨国公司的进入无疑带来了新技术。但是,如果考虑技术创新的问题则会发现,从存量技术到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逻辑断层,也就是说,“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是希望能够通过出让市场换来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一战略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第五,由于宏观调控的缺失,片面进行“以市场换技术”非常容易产生重复和盲目引进。如20世纪80年代江西、重庆、柳州等省市多家企业分别引进了日本“五十铃”汽车制造技术,造成巨大的财力和资源浪费。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投入不足,缺少相应的技改和后期开发,导致消化吸收速度缓慢。加之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如果不能保证引进技术的先进性,这样必然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21世纪初,我国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如光纤制造装备为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85%,石油化工装备为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制造设备、胶印设备为70%,高端医疗设备达90%~100%。(27)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更难以摆脱,真正的核心技术、核心装备是无法用“市场”交换来的。以国防科技和重大技术装备为主的西部装备制造业,由于关系到国家安全,更是需要拥有不断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大原则下实施技术引进与升级,才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和重大技术装备为主的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振兴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