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国家在国防工业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在西部地区建成了大批国有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成为西部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由于国家连续不断地加大对国有军工企业的投入,使这些企业享有得天独厚的国家级优质资源。1956年2月,毛泽东在听取当时的二机部工作汇报时明确提出:“要学习两套本事,在军事工业中练习民用产品的本事,在民用工业中练习军事产品本事的办法是好的,必须如此做。”(7)同年4月,他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国防工业在生产上也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的两套生产技术,要有两套设备,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以把民用生产转为军用生产。”(8)毛泽东关于“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确立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道路。(9)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和国内军事形势的影响,以及十年“文革”的干扰破坏,出现了否定民品生产的现象,把民品生产斥为“不务正业”,使国防科技工业大部分民品项目纷纷下马,军民结合方针无法得到贯彻。因此,军工企业重新回到了单一生产军品的结构和自我封闭的老路上,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
1980年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苏美两大阵营的对峙宣告结束,世界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这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外部条件。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望。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和苏联等大国,开始裁军和削减军费开支,对原有的国防工业和军事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军转民的热潮。美国率先将先进的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并以此为契机,对大量的国防工业进行并购重组或转为民用工业,推行“军民一体化”。(10)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国防工业向军民融合转化的热潮。
1978年,邓小平在听取国防工业部门汇报时指出:“国防工业要以民养军,军民结合。外国没有什么专门搞军用的。我们搬的是苏联制度,是浪费,是束缚技术发展的制度。要从搬的苏联制度中解放出来。要走这个道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以军为主,搞军民结合。总的方针至少拿出1/2的人搞民用,将来自动化了,可用2/3的人搞民用,这个道路是对的。”(11)1982年1月5日,邓小平同军队领导谈话时说:“国防工业有四句话: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其中,‘以军为主’改为‘军品优先’,其他三句不变。”(12)由此,这十六字方针被确定为我国军工企业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方向。
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是西部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由于我国军工企事业单位长期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之外,搞民品也按自成体系、自我配套的思路进行,这就很难使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区域经济的增长部位上发挥作用,同时也难以获得众多的社会资源使民品上规模、上水平,获得较大的产业经济效益。(13)“军转民”的实质就是把临战状态下形成的富裕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转入国民经济系统,是西部生产力发展史上的又一次产业大转移。
国防工业军转民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www.daowen.com)
第一阶段(1980—1990),属于全面调整和探索的阶段。“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这十六字方针成为这一阶段的指导方针。1986年6月,赵紫阳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这4个部门划归国务院直接领导,是一项重大改革。这4个部应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成为国内的主要技术装备部。(14)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一航”)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军品市场开始急剧萎缩,甚至职工生活都难以保证。在这个指导方针的指引下,由于看到了汽车产品配套市场巨大的潜力,一航制动凭借在航空机轮刹车系统研制方面的优势,建造了研制生产汽车刹车系统的多条生产线。同时,针对1980年代国家对轻工行业投资不断加大的形势,一航制动自主研制的喷水织布机也建线投产。一航制动的汽车配套产品和喷水织布机从1983年起步,凭着优良的质量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一路猛增,成了喷水织布机市场的支柱产品。该产品在1985年形成了大规模发展的市场态势,成为江浙一带民营纺织企业首选的纺织机械产品。一航制动以生产军品的质量意识生产民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汽车制动系产品和喷水纺织机备受青睐,在全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该企业也成为中国500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之一。(15)一航制动的这种军民结合的方式,为西部军工装备制造企业成功转民提供了良好的样本,也为进一步“军转民”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二阶段(1990—2010),是逐步确立主导产业和改革运行机制的阶段,即“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经过1980年代的探索和筛选,逐步确立能够发挥国防工业优势的民品主导产业;二是推进制度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三是按照专业化协作和联合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调整军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四川在“三线建设”期间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重点开发了客车、载货汽车(含农用车)、改装车、摩托车及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配套体系,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长期在80%以上。经过产品结构的调整,还开发生产了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洗衣机等产品,发展到100多个系列。仅1980—1985年间,四川电子工业研制、生产的产品就有20多个大类、300多个品种。电子工业系统内企业的民品产值已达9.7亿元,民品比重由23%上升到72.8%。重庆是全国军工企业集中的地区,在军转民政策的指导下,重点发展了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开发生产了嘉陵牌系列摩托车、雅马哈系列摩托车、望江250型摩托车、长安牌微型系列车和奥拓微型轿车、铁马牌重型汽车、红岩牌重型汽车、NHR五十铃系列车等。1992年,重庆汽车、摩托车的生产创出好成绩,各类汽车(包括改装汽车)总产量达5.17万辆,摩托车产量达68.96万辆,总产值达64亿元,利税12.57亿元,占全市机械工业的45%和84%,成为全市机械工业的第一大行业。在全国汽车摩托车产量中,重庆名列第五位,仅次于一汽、二汽、上海和北京,占全国汽车工业销售收入的8.1%。围绕汽车和摩托车的发展,全市有300多家配套性机械企业,其产值达6亿多元。在军民结合方针指引下,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企业技术改造,担当国民经济的“第二装备部”;面向国际市场,担当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面向人民生活,发展短线高档耐用消费品),高起点地开发了1 000多种民用产品,形成了“两机”(民用运七、运八飞机)、“三冷”(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空调器)、“四发”(风冷发动机、大发柴油机、PA6柴油机、燃气轮机)、“五车”(大型客车、农用车、微型汽车、超微型轿车、摩托车)、“六轻”(食品深加工6种轻工机械)、“七纺”(气流纺机、剑杵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片梭织机、高速并条机、水下切粒机)为主干的民品生产格局。其中,147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80多种产品被国家认定为替代产品;15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在全省出口创汇总额中占20%以上。(16)据统计,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现有企业55家,其中有30多家在西部地区,约占企业总数的2/3。以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光明玻璃、青山变速器等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的总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2/3以上,销售收入2002年占集团总销售收入的4/5左右,达200多亿元。
由于我国军工企事业单位长期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之外,民品生产也按自成体系、自我配套的思路进行,很难使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区域经济的增长部位上发挥作用,同时也难以获得众多的社会资源使民品上规模、上水平,获得较大的产业经济效益。(17)这一点成为西部军工装备制造行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