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以家庭为基础,不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过程。松江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的实践表明,推进以农户家庭为基础的农业规模经营,可以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解决对于农业发展后劲的忧虑,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在不足。因此,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即从家庭小农经营转向家庭规模经营,实现我国农业面向现代化的一次重要转型发展;是农业经营体制的一次变革,即在巩固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和相配套的制度创新,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发展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江粮食家庭农场极大激发了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参与竞争的农户比例不断提高,竞争激烈。家庭农场也极大激发了农户种粮和爱田的积极性,千方百计用好土地资源,想方设法搞好粮食生产,二麦、水稻长势平衡,三类苗面积明显减少(推行家庭农场前,全区三类苗面积在三分之一左右),改善了不规范种植、掠夺性生产的现象,耕地得到更好保护,耕地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明显上升。2012年,松江家庭农场户均年产粮达到6.48万千克,比2007年的1.8万千克提高了2.6倍,可以满足344人的消费需求。年上市生猪达到1500头,可以满足3191人的消费需求。水稻亩产572千克,比推行家庭农场前增产21千克。2011年水稻单产565千克,比上海郊区平均558.6千克高6.4千克。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农田撂荒、外包和农业劳动力弱化等曾经普遍存在的问题,确保了松江地区粮食生产的稳产、增产和优产。2007年松江外来农业从业人员为9801人,2011年为减少为6084人,粮食生产全部由本地户籍农户经营。
(1)家庭农场使农民逐步成为体面的职业,有利于培育一批专业、职业和在业的新农民队伍。2012年,松江家庭农场亩均净收入达到847元,比2008年的460元增加了84%,2016年达到973元。2012年家庭农场户均年净收入达到9.52万元,比2008年的7.45万元增加了23%,2016年达到12.2万元。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增强了从事农业的吸引力。根据松江2012年的一项调查,在1173名家庭农场经营者中,49岁及以下475名,占40%;50~60岁629名,占54%;60岁以上的仅为69名,占比不到6%。在新浜镇,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由2007年推行家庭农场前的58岁下降为现在的47.8岁。推行家庭农场呈现了农民从弃农务工到重返田头,从贫穷农民到体面农民,从兼业农民到职业农民的新气象。农民有了体面的收入,农业成为体面职业,在农村有了体面的生活。
(2)家庭农场使农业逐步成为现代化农业,有利于构建生产现代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新农业框架。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实现机械化;现代农业必须与服务业结合起来,实现社会化。家庭农场不是家庭农业,而是通过规模经营,改变和摆脱分散、零星小农经营模式对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制约,创造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的可能和条件,从而建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全面实行家庭农场使松江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粮田机耕率达到100%,机收率达到99.5%,水稻烘干率达到56%。松江同时实行了农业生产服务“五统一”管理:种子统一供应、农药统一配送、田间统一管理、机械统一作业、粮食统一出售和提供粮食烘干收储服务,提高了农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如种子直播机的普遍使用,不仅大大减少了育种育苗、插秧移栽等生产环节,而且大大提高了种子成活率,同时还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支出。再如烘干设备,以往即使粮食丰产,但不一定丰收,原因在于一旦收获季节遇到长时间雨季,粮食没法晒干,只能眼睁睁看着发烂霉变,而政府支持组建大型烘干设备,确保了丰产的粮食到手。目前,松江农业服务业占农业的比重已达到5.1%。
(3)家庭农场使农村逐步成为希望的田野,有利于建设“新形态、新功能、新面貌”的新农村。家庭农场使得经营农户减少、土地规模集中、生产管理加强,这对于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农村土地有效整治、农户居住合理规划、生态环境质量改良和村容村貌根本改变创造了基本条件,保护了农村自然形态,使得城市和农村发展各得其所,农村更像农村。例如,松江围绕家庭农场开展生态建设。一是推广“三三轮作制”,明确家庭农场秋播实施二麦、绿肥和深翻面积各三分之一的“三三制”茬口布局,更有利于培肥地力,也使农田环境整洁,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二是推广种养结合养猪粪尿还田利用。在纯粮食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对增加土壤肥力、养护农田作用明显,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化肥使用量折纯氮减少30%,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三是推进秸秆还田,2012年,全区稻麦秸秆还田面积21.4万亩,还田率97.3%。减少了秸秆焚烧或随意丢弃的现象,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净化了空气质量,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目前,家庭农场集中的松江浦南地区已逐步呈现农田连片、稻花飘香、水清岸绿、村容整洁的田园风光。(www.daowen.com)
(1)家庭农场是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需要。随着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农业再次面临着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形成与30年前不同,不是由于农户对于生产缺乏经营自主权,而在于一家一户分散、碎片化的小农经营方式下农业经营效益低下、农民农业收入偏低,不足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足以充分采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不足以通过农业获得体面的收入,不足以吸引农民在农业就业,农业沦为兼业甚至可有可无的职业,以致农业发展面临新的隐患和危机。现实表明,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小农经营方式在新时期已无法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无法更有效地适应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现实。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
(2)家庭农场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需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也是充分体现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特点、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的实现形式。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不仅家庭经营面临新的问题,集体经济同样面对新的挑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必须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协调和服务功能,改进和发挥集体经济统一经营的作用,充分体现和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3)家庭农场是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家庭农场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效,提供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方式。从松江的经验来看,发展家庭农场必然涉及农业规划、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组织管理、生产服务、风险防范、信贷税收、财政扶持、农业生态、人口转移、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政府管理、干部考核、城镇建设和法律规范等各个环节,必须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配套。例如,松江建立的土地有序流转体制、农业统分结合服务体系、农业地区平等发展机制、财政补贴奖励政策等,不仅推动了家庭农场的探索和发展,更由此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的农村制度设计,不仅推动了家庭农场的探索,更推进了农村的整体发展。因此,以家庭农场为重要内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探索,应当和可以成为我国农村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