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提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提高上海农业在城市生态建设、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应该结合上海“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对上海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开展和完善上海“十三五”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规划。因此要下大力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员政策。出台扶持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政策,可以设立上海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基金。

提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上海农业社会化服务比较重视,农业服务体系基础较好,有机构、组织和队伍,也有配套保障和支撑,服务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这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中外经验来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因地(不同地区)制宜、因业(不同产业)制宜、因类(不同类型)制宜。上海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也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吸取中外经验,并结合“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走出一条既适应农业龙头企业,同时也适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服务新路。

尽管上海对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比较重视,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较好,但是离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距离。要提高上海农业在城市生态建设、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应该结合上海“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对上海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开展和完善上海“十三五”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规划。

要提高上海现代农业服务水平,关键还在于人才。目前市一级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约150人,每个区县约50人,到每个乡镇仅有20人左右。这与上海现代农业服务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要下大力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员政策。一是坚持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培养与引进农业科技中高级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二是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保持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全面提升科技人员的科技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农技人员大培训,加快农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四是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管理、培养、使用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一体化。

服务模式决定服务效率,好的服务模式是服务效率的重要保证。一是健全既有服务模式。按照主体划分,目前有依托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模式、农民合作社服务模式和龙头企业服务模式等。要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的优势,健全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以利益为纽带,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发展形式,促进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有效对接,实现各主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出台扶持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政策,可以设立上海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基金。应该注意的是,在现阶段,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能简单地推给社会和市场,在相当长时间、相当部分领域还需要各级政府参与、扶持和引导。因此,必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确保体系运营的人、财、物落实到位,发挥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下一步尤其要聚焦重点,解决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反映比较急迫的问题,加大专项投入力度,加大对大马力农机的补贴力度,尽快补上公共服务短板。支持金山、奉贤、青浦崇明等财力相对薄弱的农业大区加快烘干设备布点。同时建议引进一批移动烘干设备。一是可以节约一次性的大规模投资,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烘干设备的效率。(www.daowen.com)

将农业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积极推进农产品的电商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的技术整合与提升,构建智慧农业平台。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了现代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拉近了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要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从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出发,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互联网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体系创新。具体来讲就是要落实4个“一”:市要有一个农业互联网大平台;区县要有一个小平台;乡镇要有一个专业人员;村要有一个信息员。

目前各区县财力水平、农业规模的差异较大,农业服务发展程度差异也较大,一些农业大区往往财力不足,对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不从心。应结合各区县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农业大区加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区县之间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均衡发展。

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收益更高、风险也更大,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以有效分散风险。建议加大对农业各个经营主体贷款服务力度,对农业发展事业生产经营贷款进行贴息,并且不断提高贴息比例。将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并针对农业各个经营主体的特点,增加农业保险险种,强化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当前,上海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土地承包家庭化和农业生产机械化不对称的矛盾。一是一些农户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导致流转出的土地散而小、不联片,经营者管理不便,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二是流转期限偏短。一般规定流转期限为3~5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农户都是每年签约一次,对稳定农业生产以及经营者积极性带来一定影响。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可以借鉴山东的经验,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托管。一是可以实施农田联片操作,节约土地。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农田联片操作比分散不联片经营可以多出20%左右土地。二是提高土地流转期限。不仅可以保证土地持有者收入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使土地租赁者有充足时间进行经营,提升其经营的动力。建议在土地流转条件比较好的松江、金山、浦东等区率先进行规模化土地流转托管试点,既可以在一个村试,也可以在整个乡镇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