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可以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中定位不同,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分类治理。
根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可以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但是,这种分类方式并不能充分适用竞争中性原则。为了更好地实施竞争中性政策,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的功能、外部性特征等因素,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性国企、国家战略性国企、市场竞争性国企三类,并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国企的功能界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其中,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目标,重点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
根据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国有资本的布局应当不断进行调整。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中定位不同,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分类治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国企进行差异化授权,推动部分竞争性国企在更深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进行改组时也可以采取差异化实施策略,中央企业可以在集团总部的基础上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地方国有企业由于具有数量多、规模小、产业分布广等特征,可以按业务类别和纵向联系由若干家国有企业共同组建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通过公司制改制,可以通过委托若干投资运营公司持股的方式将国有资产存量由股权变成国家持有的资本,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由国家直接管理转变成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竞争中性原则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实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