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企制度隐性挤压民营企业发展

国企制度隐性挤压民营企业发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通缩阶段,国内银行常常对民营企业采取断贷、抽贷、压贷的措施,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下体制、机制对民营企业与国企的定位存在显著差异。从银行普遍采用的风险收益评价机制来看,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显著高于国企。

国企制度隐性挤压民营企业发展

第一,民营企业融资难与国企制度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济通缩阶段,国内银行常常对民营企业采取断贷、抽贷、压贷的措施,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下体制、机制对民营企业与国企的定位存在显著差异。

从银行普遍采用的风险收益评价机制来看,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显著高于国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民营企业创造了占总量60%的GDP,但是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贷款。光大证券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的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贷款利率要比央企和国企高2.5%~3%。这种信贷资源错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企和国企在融资待遇上存在差别。

第二,长期以来,政府对国企和私企实施显性或隐性的差异化政策。国企在获取土地、石油、矿权等自然资源的特许经营权,资本市场投融资和政府项目招投标等方面常常居于优势地位。例如在土地、固定资产等银行贷款质押物方面,国企能够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特殊支持。(www.daowen.com)

第三,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成为管控国企信贷风险的重要屏障。当国企经营困难或出现重大资金风险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就会成为抵御风险的重要屏障。各级国资委对融资困难、资金运转失灵甚至需要破产清算的国企,要么直接增资,要么通过内部资金调度添补缺口,或者直接通过其他优势国有企业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以帮助国企维持运转。因此,在各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保护下,银行对国企投放的贷款就多了一道风险管控保障,政府背书客观上成为国企信贷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