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和保管,它随着物资储存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下,为保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储存一定量的物资,以满足一定时间内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断言的“没有商品储备,就没有商品流通”(《资本论》第二卷第164页),“只是有了这种储备,流通过程以及包含流通过程在内的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才得到保证”(《资本论》第二卷第164页至165页)。
中国仓储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自从有剩余产品以来,就产生了储存。原始社会末期,当某个人或者某个部落获得的食物有余时,就把多余的产品储藏起来,也就产生了专门储存产品的场所和条件。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遗址,已发现许多储存食物和用具的窑穴,它们多集中在居住区内,和房屋交错,是我国仓库的雏形。在古籍中常常看到“仓廪”“窦窑”这样的词语。所谓仓廪,“仓” 指专门藏谷的场所;“廪”指专门藏米的场所。所谓窦窑,是指储藏物品的地下室,椭圆形的叫“窦”,方形的叫“窑”。古代也把存放用品的地方叫“库”,后人把“仓”和“库”两个概念合用,逐渐合成一个概念,把储存和保管物资的建筑物叫作“仓库”。
中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仓库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仓库中大量的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都由人工完成,因此,仓库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特别在一些危险品仓库,还极易发生中毒等事故。
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各方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重视旧式仓库的改造工作,按照现代仓储作业要求,改建旧式仓库,增加设备的投入,配备各种装卸、搬运、堆码等设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仓储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新建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化仓库。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仓库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纯保管货物的静态储存一跃成为多功能的动态储存空间,成为生产、流通的枢纽和服务中心,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现,使仓储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自动化仓库,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仓库管理,使中国仓储业进入自动化的新阶段。
在物流学中,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它的效用体现在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常常将库存、储备、储存、仓储几个概念混淆,实际上,这几个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
1.库存
库存指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存量,这种暂时停滞状态可能由任何原因引起,而不一定是某种特殊的停滞,大体有能动的各种形态的储备、被动的各种形态的超储和完全的积压。(www.daowen.com)
2.储备
储备是一种有目的地储存物资的行动,也是这种有目的的行动和储存对象的称谓。物资储备是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地、有效地进行的保证。所以,物资储备是一种能动的储存形式,是有目的地、能动地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物资的暂时停滞,主要指在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暂时停滞。
3.储存
储存是一种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总是要存放起来,这就是储存。储存不一定在仓库中,可能在任何位置,也可能永远不会进入再生产和消费领域。
4.仓储
商品在仓库中的储存简称为仓储。商品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商品属性及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从而降低产品的使用价值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仓储商品保管就是研究商品性质及商品在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规律,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科学方法,创造一个适宜于商品储存的条件,维护商品在储存期间的安全,保护商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的损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